第 136 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既是要装穷,那我给她做桌赖席面,这一吊子钱给多了。”
    梁堇数下来三百文,剩下的教丫头拿回去,“小娘说了,多的是给你的赏钱。”丫头不要,梁堇硬塞给了她。
    “以前没少吃你家小娘的赏,过罢年我就要走了,这回不要赏钱了,另我再多做两个菜,算是贺小娘的生儿,日后不得见了。”
    “俺小娘是个出手大方的,旁的丫头妈妈见了她,就好似是苍蝇见了好肉,没有不来沾便宜的,你人怪好,白做席,还往里面搭进去两道菜,不要俺小娘的赏钱。”
    这丫头是沂州人,一会儿说官话,一会儿说地方话,弄的官不官的。
    谁嫌钱财扎手,那王小娘也不容易,梁堇拿她的赏,心里不舒坦,与她做这桌席面,也算是谢了她往日的厚赏。
    腊月一十五,梁父家来了,小灶房没甚事,梁堇告了三日假,在家里与爹娘,桂姐乐呵乐呵。
    梁堇嘱咐桂姐,在家里要安生,不要惹事招非,桂姐是个没心肠的人,教梁堇在江家得了好前程,与姑娘说说,把她也接过去。
    “你若在
    家老实,等我在那得了前程,我就和姑娘说接你的事,到时,姑娘赏的好首饰,好料子,我都给你留着。
    你若不老实,我不但不接你,那些赏,我连一块料头都不给你。”梁堇哄她,桂姐听了,欢喜应下。
    到了一十八这日,吴季姐来家给三姑娘添妆,吴老太,吴老太爷,三房也都拿了金银钗环来。
    窦举人从他舅公家借来了船,冯氏过意不去,备了两份礼物,差人往窦张两家送去,那张家又回了礼,不仅借了船,就连船夫船婆都借了出来,也就是说,吴家三姑娘一行人,初六那日直接登船便是。
    一房院外,旺儿拿着拜帖匣子等唤,没一会儿,小丫头教她进房说话,旺儿进了房,奉上匣子,对冯氏道:“娘子,送匣子的说他是郑家的,他家相公曾任扬州通判。”
    “郑家?”
    冯氏接了匣子,道:“我不记得沂州有哪个郑家,难不成是刚调任来的,咱与他家没甚往来,递拜帖也该递到新知州家中。”
    “娘子说的是,咱家亲戚里也没有姓郑的。”卢婆子不解,这厢冯氏打开匣子,看了拜帖,才知这个郑家的来路。
    “怪不得不识这个郑家,妈妈猜他是哪个郑家?”
    “难道是汴京里的郑家?”
    “这个郑家娘子,是福建路何转运使大娘子的舅家表妹,这何相公去年高升,调到两浙路去了。”冯氏道。
    官场就好似一张蜘蛛网,蛛丝相连相通,不是谁家亲戚,就是谁的学生,再不济,是谁的同窗友人。
    若是能得上一个好关系,走到哪,都是沾亲带故。
    “转运使,这可是大官呀,他找咱家所为何事?”卢婆子问道,“我记得杭州就是归两浙路。”
    “正是归两浙路。”冯氏也不知郑家所为何事,拜帖上只说明日郑家娘子想来家中拜访。
    冯氏教旺儿与郑家送张回帖,又使崔儿备明日的果子茶水。
    ……
    “妈妈,他们是谁家的人,怎麽往咱喜船上抬箱笼?”梁堇备的菜蔬肉食,要提前送到喜船上,出门那日,省得麻烦了。
    宋妈妈在喜船上正使唤家里的哥儿挂红灯笼,闻言看去,道:“有个郑相公,被调到了杭州当通判,趁咱家的喜船一道过去,想必那是他家里的人。”
    卢婆子在那与郑家的管事说话,这喜船一分为三,吴家占一块,来迎亲的江家人占一块,剩下一块便是郑家的。
    舱房都分了清楚,还要留出给船上的船夫他们住的地儿,就连做饭的地儿,都分了开来,船夫们用西灶,梁堇用东灶。
    江家于正月初一到了沂州,这回江三郎也来了,同行之人,还有任临安府学官的江一相公,江家的远房婶子,除此之外,另有头戴红花的官媒,仆从数人。
    吴家张灯结彩,红绸铺到了门外,好不热闹,家中下人腰间都系着红绫带,忙的不行。
    “女儿,你快去后头帮忙,明日江家要登门来送催妆礼了,娘子临时说
    要设棚子请人来家里唱曲儿。”
    刁妈妈交代罢,领着家里的旺儿几l人,教他们抬着一顶轿子,随她去渡口等人,吴相公到了今日,都还没到家,冯氏急了,使刁妈妈去渡口候着。
    梁堇来到后头,就见外头的人正在空地上扎棚子,卢妈妈忙的脚不沾地,吴老相公在一旁指挥。
    “娘子真是想一出是一出,明日人都来了,今日才想起来扎棚唱曲儿,原本什麽都收拾妥当了,这下可教人急了脚了。”
    春桃也在这帮忙,见梁堇来了,凑在一块说话,吴相公夜里三更天才到,洗漱一番,歇在了冯氏房中。
    次日,吴季兰和窦举人一早就来了,在吴家用的早食,帮着打点待客。
    到了时辰,沂州与吴家有旧交的人家,都陆陆续续登门,吴相公在正门外头拱手迎客,他更添消瘦,身上穿着一件蓝色素面湖杭夹袍,外罩裘衣,头戴乌帽。
    吴三郎站在他身后,帮着接帖子,今儿不算正日子,毕竟是送催妆礼,等到了初六那日,才是正儿八经的热闹。
    巳时一到,江家送催妆礼的人来了。
    江家的催妆礼,都是按规矩置的物件,像什麽花翠盖头,催妆花髻,销金衣裳……比窦家的样式新,窦家与季姐送的盖头是囍字纹,江家送的是描金鸟雀纹,周边还绣有金线莲花。
    “一姐,前头散喜钱了。”香豆来棚子里拉梁堇,梁堇正借着伺候之名,在棚子里蹭曲儿听。
    这边的棚子坐的都是女客,有好些去前头观礼去了。
    “那位就是郑家的娘子。”香豆方才听见了旁人说,故而识得,梁堇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位郑家娘子三十多岁的年纪,身量不高,戴了一顶银冠儿,着青色缎褙子,正在和冯氏说话。
    梁堇听说江家三郎君也来了,踮着脚尖往门口瞅,但没瞅见他,问了婆子才晓得,送催妆礼这日郎君不来。
    晌午,吴家留饭,梁堇闲得很,便帮着给唱曲儿的人送饭食,用食盒盛着,一人两碟菜,一碗干饭,她们就在棚子里用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