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老人使用手写信件;在星际边境调解两个族群因语言误解引发的争端??不是靠逻辑辩论,而是让他们轮流讲述童年的梦。
每一次行动,他都不留名,不留痕。可总有人记得:那个穿着旧布衣的男人,说话很轻,但从不说教;他不给答案,却让人觉得自己能找到。
直到某天,他在一颗荒芜卫星上遇见一个少年。
少年独自住在废弃气象站,靠回收太空垃圾维生。他从不联网,也不关心外界变化。墙上贴满手绘星图,每一张都标注着不同的情绪符号:红色代表愤怒,蓝色代表思念,金色代表希望破灭后的余温。
“你为什么画这些?”凌昭问。
少年低头摆弄一台坏掉的收音机:“因为我爸妈死于一场‘最优资源配置’事故。他们所在的殖民地被认为效益不足,被命裁系统判定为‘可牺牲单元’,全员撤离指令延迟了四十八小时。等救援到达时,氧气已经耗尽。那时候我才八岁。”
他抬起头,眼中没有恨,只有一种深深的疲惫:“后来我听说,那场事故的决策准确率高达99.8%。可对我来说,那就是100%的毁灭。所以我再也不信什么‘大多数人的利益’。我只想记住他们的温度,哪怕只是画出来。”
凌昭沉默良久,从怀中取出那枚来自无名星团的晶体,轻轻放在桌上。
“这不是答案,”他说,“但它证明,有人曾为了‘不合算的真实’而存在过。”
少年接过晶体,感受到那一丝心跳般的频率,忽然流泪。
三天后,他第一次打开尘封已久的通讯器,接入织梭网络,上传了一幅新画:一对夫妇牵着一个小男孩的手,走在银河之下。标题只有两个字:**“回家。”**
这幅画被自动收录进文明图谱,编号X-9471。它没有引发轰动,也没有登上热搜。可接下来的半年里,全球共有三千七百余人以类似风格创作了“记忆重构图”,主题全是关于失去与重拾。
人们开始意识到:选择不仅关乎未来,也关乎如何面对过去。我们可以选择遗忘痛苦,也可以选择带着伤痕继续讲述。
又是一年春至。
自由学园举行第十届“选择之夜”。今年的主题是:“如果重来一次,你还愿意醒来吗?”
孩子们围坐篝火旁,一个个站起来发言。
“我愿意,因为现在我能哭。”
“我不确定,但我想试试。”
“我不想,可我还是来了,这就已经是选择了。”
轮到凌昭时,他没有说话,只是从背包里拿出一支炭笔,走到岩壁前,一笔一划地画下了一个背影??那是多年前他自己走出命裁总部的那一幕。然后,他在旁边添上无数个小人,有的奔跑,有的伫立,有的仰望星空,有的低头沉思。
最后,他在画上方写下:
**“每一个醒来的灵魂,都在替昨天的自己做出新的选择。”**
火焰腾起,映红天际。
而在遥远的宇宙深处,那颗曾写下“继续走”的流星,此刻悄然分裂成千百颗,洒向各个星域。它们不遵循任何轨道,也不归属于任何星座,却在夜空中形成一句流动的诗:
>“你不必成为光,只要你不惧黑暗。”
风依旧吹着,带着沙粒、星尘与未说完的话。
凌昭站在山巅,望向无垠。
他知道,这场关于选择的旅程,永远不会抵达终点。
但也正因如此,它才真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