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想不起来了。”
他翻页,指尖微微颤抖:“她叫艾拉?米娜,十二岁,喜欢画画,梦想开一间海边书店。她在撤离名单之外,因为‘资源优先级不足’。那天她问我:‘叔叔,我可以带走我的猫吗?’我说不行。然后光束降下……可我现在才明白,真正该被清除的,是我心里那个不敢流泪的男人。”
牢房陷入沉默。远处传来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像是时间本身在低语。
良久,凌昭从怀中取出一块小型晶体播放器,放在栏杆上。“这是X-9471号记忆图的共鸣片段。它不会原谅你,也不会审判你。但它想让你知道??有人记得艾拉?米娜。”
卡伦怔住,许久才伸手接过。当他按下播放键,一道柔和光影浮现空中:一个小女孩坐在窗边画画,阳光洒在纸上,画的是她和一只花斑猫在沙滩上看日落。背景音乐是一段手摇风琴曲,调子歪歪扭扭,却是孩童亲手录制的生日礼物。
他的肩膀猛地一颤,随即跪倒在地,双手捂住脸,发出压抑已久的呜咽。
那一夜,整座监狱熄灯。数百名囚犯停止书写,静默十分钟。随后,有人开始低声念出第一个名字,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声音渐渐汇聚成河,流淌在钢铁穹顶之下。
这段音频后来被匿名上传至织梭网络,标记为“赎罪之声?原始版本”。二十四小时内,全球共有八万九千人聆听,其中一万两千人留言:“我也曾沉默地伤害过谁。”
与此同时,自由学园发起一项新计划:“空白日记行动”。鼓励人们记录那些“没有意义”的日子??发呆的一小时、重复走同一条路、吃同样的饭、做同一个梦。起初被视为浪费时间,但半年后研究发现,这类日记持有者的自我认同感显著提升,焦虑水平下降近四成。
一位少女在日记末尾写道:“今天我没做任何决定。但我感觉到风拂过脖子,闻到面包烤焦的味道,听见楼下小孩笑了一声。我觉得……我还活着。”
这句话被选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短句。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松接纳这种转变。
某日,凌昭收到一封来自第九虚界的挑战书。署名者是一位名叫瑞恩的青年,他曾是“选择之星”竞赛冠军,被誉为“自主决策典范”。他在公开演讲中质问:
>“如果我们不再追求最优解,不再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那文明岂不是要倒退?如果连孩子都说‘我不知道’也能被赞美,那教育还有什么意义?”
许多人响应,认为“自由过度宽松会导致责任缺失”。一场关于“选择底线”的辩论在全球展开。
三天后,凌昭出现在第九虚界大学讲堂。
他没有反驳,也没有演讲,只是带来一台老旧录像机,播放了一段三十年前的影像。
画面中,年幼的瑞恩坐在评估室里,面对一道选择题:
>“如果你的朋友被困火场,而你只能救一人,一个是成绩优异的同学,一个是常欺负你的混混,你会救谁?”
摄像机记录下他思考的全过程:皱眉、咬唇、反复查看计时器。最终,他回答:“我会救成绩优异的那个,因为他未来可能拯救更多人。”
主考官微笑点头,打出高分。
播放结束,全场寂静。
凌昭轻声问:“那时候,你真的有选择吗?”
瑞恩脸色发白。
“你不是在选救谁,而是在选怎样才能通过考试。你从小就被训练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真实的。现在你害怕松绑,是因为你从未真正自由过??你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服从。”
他环视众人:“我们推翻命裁,不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做出完美决策,而是为了让一个人可以说‘我不想选’,也能被尊重。”
片刻后,瑞恩起身,深深鞠躬:“我以为我在引领潮流,其实我一直活在旧系统的影子里。”
自此,“选择压力综合征”成为正式医学诊断类别,社会开始重视“非成就型人格”的心理健康支持。
又过了几个月,凌昭接到洛影紧急联络。
“我们在深空探测到一组异常信号,频率与初源之地核心共振完全一致。但它不在任何已知坐标,而是随着某种集体情绪波动移动。初步分析显示……它可能是‘群体性觉醒意识’的具象化。”
两人会合于织梭中枢塔顶。全息投影展开,显示出一片流动的光团,形似星云,却又不像物质存在。它没有固定形态,却能在人类做出重大非理性选择时瞬间增强亮度。
“比如?”凌昭问。
“比如一位母亲放弃基因优化胚胎,坚持自然孕育;比如一名战士在胜利前夕放下武器,说‘我不想再赢了’;比如那个五岁男孩第一次说出‘我不知道’的时候……它都亮了一下。”
凌昭凝视着那团光,忽然明白了什么。
“这不是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