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大朝会(2)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旗息鼓,鞑靼大军就不会南下攻我大宋吗?六年前的丁亥之变,两年前的辛卯之战,鞑靼都是不宣而战,我大宋军民死伤无数。只有把鞑靼势力赶出中原,我大宋才能长治久安!”
    果然,曹友闻黑着脸走了出来,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慷慨而奏。
    这个不苟言笑的猛男,历史上的“曹大胆”,满满的家国情怀,挡都挡不住。
    “陛下,如今我大宋边陲已经和鞑靼接壤,想要相安无事,绝无可能。如今我大宋边军精锐,将士求战心切,六军用命,不如顷刻北伐,恢复中原,此乃积极之策。请陛下三思!”
    河西路安抚使范钟一张黑瘦脸郑重异常,声音在大殿上回荡。
    赵竑微微有些诧异。这个范钟,久在边塞为官,见惯了腥风血雨,这胆子,可不是一般的大。
    陕西百废待兴,满目疮痍,可以支持一场北伐吗?
    换句话说,陕西可以支撑北伐西路军的粮草转运吗?
    “陛下,还请下旨克日北伐,恢复中原,臣愿为前锋,为天下除残去秽,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利州西路都统制吕文德也走了出来,慷慨直言。
    边塞七年,这家伙留起了胡子,成熟了许多,也更见威猛。
    “陛下,下旨吧!”
    “陛下,三军将士可都在等着陛下挥师北伐啊!”
    王坚、孟珙等武将都是慷慨激昂,纷纷站出来抱拳请令,人人争先恐后。
    一场汉中大战,众将都是打出了血性,殿中竟无一人退缩,无一人畏战。
    兵部尚书魏了翁想要阻止,看到赵竑目露赞赏之色,似乎在轻轻颔首,犹豫之下,出来奏道,换了说辞。
    “陛下,鞑靼虎狼之国,兵强马壮,以劫掠为国策,乃是我大宋心腹大患,早晚都要对付。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臣附议曹将军,早些对鞑靼用兵,恢复中原,以绝后患!”
    战争打的是国力,打的是后勤。大宋粮草充足,兵强马壮,新火器陆续装备军中,再加上士气正盛,似乎没有理由退缩。
    “臣附议曹将军!”
    “臣支持北伐,臣附议曹将军!”
    “臣也支持北伐!”
    赵竑看了一眼殿中臣将,文臣们回应寥寥,武将们纷纷走出请令。
    一场场恶战,一场场胜利,让这些大宋边军的将领们,个个都成了狂热的好战分子。更不用说,恢复中原这件名垂青史的国事了。
    “陛下,只有恢复了中原,才能兵发辽东和西域!陛下,切不可犹豫不前,半途而废啊!”
    孟珙的声音响起,慷慨激昂,群臣惊诧,赵竑不由得莞尔。
    犹豫一下,就能半途而废?
    中原和燕云十六州还没有收复,已经想要染指辽东和西域,孟珙的胆子,也是不小。
    “陛下,陕西刚刚平定,千里无人烟,盗贼横行,百废待兴,民力匮乏。此刻若是北伐,恐怕粮草不济,驿道不通,难以支撑大军北伐!”
    新任的陕西安抚使陈隆之走了出来,朗声上奏。
    恢复两河,西路大军必经陕西。陕西才回归刚刚一年,地方上还没有恢复,提供北伐大军粮草,恐怕够呛。
    陈隆之的话,让殿中的喧嚣鼓噪,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陛下,去年南方各地也是水旱连连。浙东大水,江西大旱,广东又是叛军作乱,民生凋敝,四方不靖。此刻北伐,恐怕国力不足以支持。陛下三思!”
    片刻之后,御史中丞李宗勉也是出班上奏。
    虽然他知道,自己的观点站不住脚。但刀兵不祥,还是不要妄动干戈。M..coM
    “陛下,北地残破,人口不过两三百万,即便是北伐成功,将士血流成河不说,还要从江淮移民填充,再派数十万将士戍守。耗费千万,得一满目疮痍之地,于我大宋何益?我大宋内患频频,国力匮乏,陛下切忌仓促用兵啊!”
    吏部侍郎吴渊,终于开口。
    赵竑看了一眼这位大宋水师主帅吴潜的亲哥,心里冷哼一声。
    这些个江南士大夫,许多人都是利益熏心,心中全无国家,现在终于跳出来了。
    儿不嫌母丑。得一满目疮痍之地,那是大宋故土,大宋王朝北部的屏障。
    难道说,非要天天看着北方故地,无病呻吟,或以泪洗面吗?
    “陛下,鞑靼势大,骑兵纵横驰骋,我大宋边疆太长,鞑靼可随意突入国境。如今金人还在河南,掣肘在侧。不如先恢复三京,然后再徐徐北伐。”
    执政大臣邹应龙,小心翼翼奏道,直指恢复中原。
    皇帝的胆子太大,大手一挥,就是两河数千里土地。万一功败垂成,仓皇北顾,大宋的前途不堪设想。
    “陛下,兵者,国之大事,万万不可仓促行事啊!”
    “陛下,北地残破,贸然用兵,辎重粮草难以为继。陛下慎之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