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困惑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约束,要比其他投资人大一些。
    鸿盈科技上半年除了实控人变更,主营业务还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半年财报给投资人的答卷非常的难看。
    当然,之前市场也早有预期,哪怕今天收盘才跌4%,鸿盈科技的整体市值却跌破四十亿港元。
    萧良不便出手,只能由盈投控股适度买入,撑一撑股价,避免太难看。
    “鸿盈上半年叫萧良这么折腾,亏了多少?”丁文江看姓萧的不顺眼,却不会刻意盯着,问郑仲湘。
    “鸿盈上半年亏了三亿港元。”郑仲湘随口说道。
    韩振亚、韩振国都忍不住“呵呵”而笑了。
    “鸿盈有没有可能像星源时代那样,承受两三年的巨额亏损之后熬过来?”
    丁文江微微皱着眉头,颇感兴趣的问道,
    “蜗巢新技术投资在香港有四十亿港元的现金储备,依照萧良入主鸿盈科技签下的对赌协议,差不多能分两次注入鸿盈科技补充资本金??这也是建设鸿盈科技工业园的必要资本,但鸿盈科技的其他主要投资人,估计最多也就有两三年的等待耐心吧?”
    见郑仲湘沉默着没有回答他的问话,丁文江有些尴尬的朝林杰看过去。
    林杰确实是好脾气,微微抿着嘴,说道:“说实话,我也并没有看懂萧良在鸿盈科技上的布局,很多地方都有疑点……”
    丁文江微微一笑,林杰算是给他台阶下。
    林杰这话的意思是说郑仲湘不是不搭理他,而是他们对鸿盈科技的布局,内心深处始终有一层困惑没有释清,并没有真正的看透。
    温骏说道:“这段时间我也花了很多工夫去研究鸿盈科技,也研究电子产品特别是手机产品OEM业务。我确实有很多东西没有看明白,一直都没有好意思张嘴找林总、郑先生请教。”
    郑仲湘抬起头来,看向温骏,说道:“你说说看……”
    “萧良做事非常敢赌,推进效率也高,这差不多是我们所共识的。鸿盈科技筹备期看上去仅有半年,但要是将他在上游产业链或者供应链上的一些准备,以及相应的技术储备也算进去,时间还可以更大幅度的往前推。甚至可以说萧良建议星视接手朱?电子的手机项目,之后又建议星视接手朱?电子跟爱立信的手机合资公司,其实就是他自己想做。只是当时他跟星视的关系还比较密切,没有另起炉灶的必要。当然,不管怎么说,鸿盈科技在筹备上,并没有他人想象的那么仓促。鸿盈科技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星源时代在大规模组织员工,进行高效率流水线手工作业,以及与大规模员工后勤管理等方面,这几年摸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也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基层管理人员。因此,就算鸿盈科技前期有一些混乱,但未来五年时间里,将总的员工规模扩大到十万,我们也不能说没有可能,更不能说鸿盈科技管理不了这么大规模的员工队伍……”
    “……不过,我现在困惑的有三点。星源时代跟日韩锂电厂商相比,生产线尽可能以手工作业取代自动化设备,大幅降低了装备投资规模,将国内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相比较日韩厂商已经取得很大的生产成本优势。技术层面的突破,进一步扩大优势,确实不得不承认星源时代有其独特之处。不过,在电子产品的代工业务领域,国内不仅星视通讯电子在做,广省更有多家台资电子大厂也在做,至少在劳动力成本这一块,鸿盈未来不可能有明显优势,大家都是赚辛苦钱。而这一块业务,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技术门槛不太高的领域,星视通讯电子在做,台系电子大厂在做,鸿盈科技未来三五年也不可能形成什么技术上的优势吧?我是不懂技术,但也请教了一些专家,都不认为SMT贴装工艺等方面,短时间内有重大技术突破、大幅提高生产率的可能。所以,鸿盈科技在原本毛利润空间就不足20%的OEM代工领域,大搞价格战,实在叫人看不懂鸿盈科技未来要如何扭亏为盈。还有就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在国内外都有大型生产基地,产能充足,生产不依赖外部代工,像很多台系大厂,目前主要还是接PC、游戏机之类的代工业务。就国内而言,今年全国手机代工总产量可能都不会超过两千万台,这还要将星视通讯电子给爱立信代工的两百万台计算在内。我最主要的一点困惑,就是未来五年内真有那么多的手机代工业务,支撑鸿盈科技如此迅猛的发展吗?”
    “温总这段时间对OEM业务研究得很深啊!”林杰对温骏这个人很不感冒,但也不得不佩服他的专业素养。
    林杰之前也是主要负责投资业务,知道投资这个行业,很多大牌投资人也很少有对一个全新产业研究这么深的。
    温骏微微一笑,说道:“我这人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心里有疑问,就忍不住会去琢磨,琢磨不透吃饭不香,睡觉不好。这段时间我也确实叫这几点困惑折腾得够呛。”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