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来了个奥斯卡评委(求月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洲三大的电影,还是可以去参加奥斯卡的。
    典型的就是《断背山》,李谙凭藉这部电影拿了2005年的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接着又拿了2006年的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导演的多个奖项。
    「我个人建议你不要这麽操作,最好集中精力选择其中之一去争奖。
    奥斯卡不同于欧洲三大,这是一个名利场,是米果电影的年度总结。
    表面上是影片拼搏,其实是制片公司之间的角力丶权力的重新分配以及奖项归属的布局,最终的电影能否获奖与电影宣传力度有很大关系。
    你一个新人,还是华人,不能既要又要,要麽是欧洲三大,要麽是奥斯卡。」
    「其实我也不太清楚电影到底适合奥斯卡,还是坎城,柏林过于偏重时政,威尼斯我已经拿了。」
    「判断的标准很简单,三大走的是『小众精英路线』,而奥斯卡有一个庞大的投票团队——选票发到电影学院下面五六千人手里,无记名投票。
    你想啊,所有学院成员,都有投票权,五六千人的采样范围,决定了这是一个大众口味的奖项。
    而大众,在一定程度上,是拒绝艰涩丶古怪和个性的。所以有人打趣地说,奥斯卡走的是『大众屌丝路线』。」
    顾常威比郝运多的也就是经验了。
    刚成为奥斯卡评委那几年,他还蛮激动的,把奥斯卡研究了个彻彻底底。
    但是跟着玩了几次,就发现这是一个米果电影专属的游戏。
     华夏电影是没可能了。
    因为奥斯卡评委年龄普遍较高,对华夏电影仍有偏见,所以华夏电影要得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必须要比其他影片高出一大截。
    例子就是当年陈楷格父子的《霸王别姬》获遍大奖,走到奥斯卡跟前,好几个评委说,《霸王别姬》已经不需要奥斯卡的肯定了。
    郝运另辟蹊径,他跑到好莱坞去拍电影了。
    似乎是想先用米果电影拿到好莱坞的地位,再走中外合拍片的路子。
    顾常威站在一个前辈的角度,乐得看他折腾出些名堂。
    说不定就走通了呢。
    「还挺让人头疼的!」郝运叹息。
    于是,顾常威这个奥斯卡评委,就给郝运详细的科普了一下这里头的一些东西。
    什麽叫奥斯卡前哨站和风向标。
    电影上映之后,就可以照这个方向去努力了。
    还有什麽是奥斯卡的本质。
    奥斯卡从一开始就带有这样的初衷:建立票房以外的另一套评价体系,为艺术加冕。
    还有奥斯卡的评奖原则等等。
    郝运还真学到了不少东西,看顾常威说的口乾舌燥,还约定了下次继续聊。
    郝运必须要决定出来,《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主攻欧洲三大,还是去试试奥斯卡。
    欧洲三大的每一家郝运都拿过奖,他有一定的信心。
    奥斯卡就没把握了。
    如果真的想挑战奥斯卡,那绝对是噩梦级副本。
    郝运必须要想办法为《海边的曼彻斯特》造势。
    联合派拉蒙是最佳的选择,就是不知道派拉蒙愿不愿意尽心去帮忙。
    实在不行,可以把发行权给派拉蒙。
    进入两千年后,派拉蒙就不太行了,只在2008年凭藉和米拉麦克斯共同制作的《老无所依》拿到了一次小金人。
    相信他们应该也迫切的想要名下的电影斩获一些奖项。
    这个「名下」,可以是出品也可以是发行。
    郝运是倾向于把《海边的曼彻斯特》拿去奥斯卡冲奖的,万一拿到了一个小李子做梦也拿不到的影帝头衔呢。
    但是他又担心华人的身份会得不到电影学院的青睐。
    欧洲三大一般都要求电影在他们电影节上首映,所以,参加了奥斯卡,就没办法再去欧洲三大。
    那样就真的什麽也没有了。
    这事需要从长计议一下,一时半会郝运也没办法下决定。
    现在电影他都没剪完呢,也没必要急着下决定。
    他找到了正在和人聊天的韩散屏,先是跟人家道个歉,表示借用一下这个老头。
    到了没人的地方,才小声的问:
    「韩叔叔,宁皓那部电影,目前是个什麽情况啊?」
    宁皓6月份杀青了一部电影,结果没能过审。
    郝运看了片子之后,也觉得宁皓拍的黑暗了一点,里头几乎没有一个好人,结局也属于看不到什麽希望的类型。
    郝运的《hello!树先生》也没什麽希望,但是他里头也无所谓好人和坏人。
    《无人区》就是所有出场人物都坏。
    而且电影还有魔化无人区的嫌疑,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确实不容易过审。
    「我的建议是缓几年,而且要改一改。」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