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铁生走了(求月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没想到我刚把初稿写完,还没来得及拿给他看,他就走了。
    非常的……遗憾!
    不过,电影还是会拍的,我会个人出资拍摄这部电影,然后把电影所有的收益分作几个用途。」
    现场的众人也没想到,郝运居然现场宣布要拍史铁生的电影。
    自己掏钱拍电影可以理解。
    郝运在娱乐圈混得很好,个人名下好几家公司,属于身家百亿的巨富之人。
    掏钱拍电影对他来说压力不大。
    更何况,电影属于一种商品,并不是单纯的付出不求回报。
    然而,听他的意思,他并不打算要电影上映后的收益。
    只有馀华知道,郝运的这个临时起意,是因为他们这些朋友们的请托。
    「一部分收益『或将』用来修缮升级地坛公园,如果电影收益不够千万的话,我个人会补足千万,升级后的地坛公园,会有一个小小的铁生纪念雕塑……」
    国内外有很多公园放有名人塑像供人怀念,这体现了社会对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尊重。
    史铁生的一篇《我与地坛》,不说名流千古,最起码确确实实属于一篇不错的文章。
    而史铁生在文人当中或许也排不上前列,但是很少有一个人,一个地方,能够从骨子里彼此融洽。
    从地坛37.4公顷的土地里辟出三米五米并不过分。
    两种人文资源相得益彰,有利于弘扬人文精神。
    不管是对史铁生来说,还是对于地坛公园来说,其实都没有谁高攀谁的问题。
    这个说法之前提过。
    史铁生去世的这几天尤其炽烈,有人甚至提议把史铁生的骨灰葬在地坛公园。
    再不济立个雕塑也行。
    余华找郝运就是为了这个事。
    关于骨灰葬在哪里,史铁生是无所谓的,如果可以撒入大海,撒进大海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骨灰撒入大海太简单了。
    郝运有游艇,可以找一篇风景好的地方撒。
    至于雕塑,史铁生也没想过。
    他活着的时候都这麽豁达,又怎麽可能在身后事上计较。
    但是史铁生的夫人,还有他的这些朋友们,却觉得咱们铁生值得,希望有个地方可以让朋友和书友们缅怀他。
    公园里立雕塑并不稀奇,很多公园都有雕塑,那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有些景区为了体现这种文化,甚至拉出几千年前的古人,生拉硬拽的也要给景区赋予这种文化属性。
    连牵连的故事都是现编的。
    然而地坛管理方却称从文物保护和规划考虑,称地坛内不适宜为现代人塑像。
    郝运对此不置可否。
    一方面能理解管理方的一些观念,开这个口子确实不妥。
    另一方面又有些嗤之以鼻。
    不知道为什麽。
    很多出色甚至伟大的人在活着的时候,总是遭受各种轻慢,总是到死去多年以后,在后人评说的盖棺定论之后,才能得到应有的荣耀。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砸钱。
    一千万砸下去就为了给史铁生立个小雕塑。
    这年头的一千万很值钱,用来对公园里的一些特定区域做升级改造是足够的。
    郝运换来的只是一个小雕塑。
    在基座上写一些史铁生的生平代表作。
    若干年后,当游客们在偌大的公园里逛了一圈,感觉到身心俱疲的时候,突然在转角之处看到史铁生的雕塑……
    那种感觉就像是走进百草园和,句子不由自主的就从脑海中冒出来。
    如果地坛管理方看不上这一千万,那郝运肯定就不捐了。
    这年头,老北京四合院虽然涨了价,但也不过三万块钱/平米,一千万能买个三百平的四合院,够打造一个史铁生纪念馆了。
    所以郝运说「或将」,这就是一种交换。
    另外,今天来的人除了作协的各种领导,还有不少是文化部门的。
    比如市传宣部常务副部长丶市文联组党记书等等。
    郝运在台上说这个,领导们也都能听到。
    免得是下边的人利用自己微小的权力极限为难他人。
    「如果票房收益超过一千万,剩下的钱将会成立一个史铁生文学基金,用来鼓励残疾文学爱好者走上书写人生的道路……」
    郝运没说成立史铁生文学奖。
    史铁生配不配,不是他这个史铁生的生前好友说的算。
    而且「奖」不是那麽好成立的,这里头很复杂,导协年度奖就是明摆着的教训。
    但是你成立一个慈善基金,挂靠到正规机构下边,每年给出一定的管理费,这个是属于合法合规的操作。
    郝运有法学背景,肯定没人敢坑他。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史铁生的家人站起来向他鞠躬道谢。
    郝运和史铁生并没有多年的交情。
    能够为史铁生做到这一步,说是知己也不为过了。
    「绵薄之力不足挂齿,」郝运同样鞠躬回礼,叹道:「希望铁生一路走好,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得到鼓舞和帮助,谢谢大家。」
    郝运的发言造成的轰动,并没有因为追思会的结束而平息。
    他早就已经不是一个普通导演或者普通演员了。
    给史铁生拍传记电影就很让人惊奇。
    国内的传记类电影商业性一般,国内很少有人愿意搞。
    郝运不仅确定要拍,剧本都已经写好了,而且还是自己掏腰包拍摄。
    这也不算什麽,还有更让人惊奇的。
    所有收益,郝运都不要。
    一部电影的收益,包括票房丶海外丶音像制品丶电视台丶奖金……
    这些郝运全都不要,完全不求回报。
    收益全部拿来捐给地坛公园,只为了换来一个给史铁生立雕塑的机会。
    古代有很多义士被人津津乐道。
    虽然有的人用现在的价值观看起来有些傻,但是这些义士全都名垂千古。
    人们经常感叹道德沦丧,义气不存。
    而郝运做的事情,就很有古代义士的风范。
    一面之缘,引为知己。
    拍电影就相当于着书立传。
    捐赠千万财资,只为了后世纪念。
    谁不想要一个这样的朋友呢。
    一时之间,郝运和史铁生的友谊,被无数人津津乐道。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