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首。
三味书屋中,彻底安静。
叶不凡也坐了下来。
其他的学子、夫子等等,都在苦思冥想。
想要完成这一首诗作,然后和肖童暗暗较劲,看看谁更有才。
过了好一会。
肖童没有出声,一旁的黄文光双眼都亮了。
这是难住了?
三味书屋中的读书人,也是开始窃窃私语。
“是不是难住了,现场写出好的命题诗句太难!”
“这要是把肖童难住了,肖童丢了面子;对三味书屋也不是好事,以后哪位大贤还敢来三味书屋授课?”
“读书,这个词很宽泛,但是想要写出来好的诗句,真的太难,感觉无处下笔,又处处可以下笔。”
叶不凡坐下后,一直盯视着肖童,他只是想要见识一下肖童的灵思、急才,并没有刻意打压肖童的意思。
毕竟,肖童刚刚说过,写诗、写词不过是唾手可得,信手拈来的事情。
这句话,肖童说的漫不经心,可是太招人恨。
文人相轻,自古皆然。
谷丛
王卫看向身边的夫子,“周夫子,你可有佳句?”
周夫子摇头,“写出诗句不难,难的是写出佳句,读书两个字,想要写好并不容易,我一时间,也琢磨不出来好的句子。
好的诗句,既要通俗易懂,便于流传,又要寓意深刻,给人启迪,还要朗朗上口,一念难忘。
难难难,诗太难。”
王卫点头,“确实如此,我也有了句子,可显得可以堆砌,没有意境,不知道肖公子能不能临场写出来佳作?
如今我们三味书屋会因为肖童授课写出来的几首牡丹诗可以留名青史,万一这一首有关读书的诗句写不好,就成了污点。
叶不凡太年轻,有才不假,可是考虑东西不全面,弄成这个局面,该如何是好?”
周夫子也是冥思苦想,最终摇头,“能破局的话,唯有寄希望于肖公子能够写出来一首有关读书的千古名篇。
不然的话,前几首都是名篇,来一首普通的话,终会给这次授课带来遗憾。”
肖童站在那里不语,万众瞩目。
都想知道,肖童能不能写出来一首有关读书的名篇?
很多人都在焦急等待。
终于。
肖童开口,说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出口,天地间为之一静。
一片如海似的才气降临下来,才气浓郁到了极致,四处都是文光照耀,有郎朗的读书声,从空中传来。
金声玉振。
传遍数百里。
数百里内,任何生灵,都可以听到空中传来的念诵这首诗的声音。
一些懵懵懂懂,初开灵智的精怪,顿时如醍醐灌顶,灵智全开。
一个在学堂中牙牙学语的童子,听闻此诗,记忆力骤增,很多学了很多遍都无法记住的字句,一时间,如刻脑海,挥之不去。
一位在飞瀑前,苦思冥想,推敲诗句的读书人,忽然灵光一闪,泉思文涌,挥笔立就,酣畅淋漓。
一位儒者,正是点星境界,多年未曾邀月成功,这时候,眉心明月浮现,光华腾空,无尽才华凝聚成一钩弯月。
金声玉振,虚空书声足足持续了半刻钟,这才停止下来。
众人举目看向肖童,却已经看不到肖童的身影。
肖童周围,是无边的才气汇聚,宛如形成了实质,精光如电芒。
“这一首,极好!”曹秋拍手称快,他是三味书屋的山长,见过无数天才读书人。
可是在他眼中,肖童最有才。
唯一可惜的是,肖童不是正统的读书人。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所有的读书人,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其中的韵味,越想越意味深长。”王卫也是开口称赞,溢美之词不断。
他是春草学堂的山长,也是红日境界,文学造诣很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弘乐书院的山长马衍磊也是开口,对肖童赞不绝口。
这样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