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金国西夏地购买力。故此。大食欧洲。虽然它们地购买力还不算强大。却也是解决大宋生产力过剩地重要渠道。
嗯
在孟希声报告的最后,赵与莒看到一则消息,不由得停下进食,又仔细看了一遍。这则消息之中,孟希声谈到,细兰国王有意入大宋朝贡,初步拟定地起程日期是明年下半年,此事重大,孟希声不敢擅专,故此特意奏上,请求赵与莒做出决定。在奏折之中,孟希声还说了若是允许细兰国王入京朝贡的利弊。最大的弊端是会引起诸藩国效仿,若是纷纷来朝,大宋给予的赐予若少,则有损大宋威望,若多则削己增人,非持国之道。
细兰此国非同一般。朕要有大用的,它将是我大宋处置远海诸藩的典范,淑娘,你记下来,着孟希声好生安排,务必使得这位细兰之主顺利来我大宋。赵与莒吩咐道。
在一旁的周淑娘应了一声,飞快地用笔在纸上记了下来。谢道清和耿婉当初记事时,都用的是硬笔,而周淑娘则不然。她写得一笔好小字,用毛笔在纸上写小行楷,度并不慢。
三份公文看过之后。好一会儿李云睿也没有替上新的公文,赵与莒最初以为是没了,笑道:今日挺闲,竟只有这几份公文要看。
陛下,此处还有十二份公文,只是都与军务无关。李云睿期期艾艾地又拿出一叠公文。
赵与莒愕然抬头,看了李云睿一眼,见他那模样后恍然大悟:云睿,你又打地什么主意
陛下。臣李云睿微微有些窘,过了一会儿他道:臣想请战
哦赵与莒放下已经吃完的碗,接过手绢抹了抹唇:朕若是准了你请战,朕这身边又有谁人可用
陛下,义学五六期的学弟也可使用。李云睿笑道:臣与汉藩一起在流求练兵,如今汉藩又被陛下派出去了,臣到现在却连一战都没捞着,陛下
说到这里时,他又有些迟疑。赵与莒见他期期艾艾地,有些不耐烦地道:有话便快说,吞吞吐吐做甚
陛下偏心,厚此薄彼,臣也要打一仗
在近卫军中,李云睿分管军纪,不少近卫军将士,畏他更胜过李邺。但无论是他还是李邺,尽管年纪比赵与莒要大上几岁。可在赵与莒面前。却只是学生,他们自己也以后辈门下自居。故此。赵与莒一催促,李云睿难得的展露出年轻人不够沉稳的一面。
听他说话中带着堵气,赵与莒不禁莞尔。李云睿担心的事情他已经明白,身为军人,要赚取军功,当然是在战场上来得最快。而李云睿长期呆在后方,呆在自己身边,虽然处理了不少琐碎事务,却不显山不露水,与李邺等人相比,功名难以彰显。便是罗安琼等学弟后辈,如今也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他李云睿能忍到现在,已经是很沉得住气地了。
景文,朕如今还离不得你,他日攻掠辽东,朕必委你为主将,你如今在中枢,好生留意各处战报,取长补短,待朕用你之时,你须得不负朕望才可。
陛下是个慢性子,攻掠辽东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李云睿心中还是不甘:陛下,臣不要当主将,遣臣去徐州给李邺打下手吧
你二人去了徐州,秦大石如何自处赵与莒心中想道,然后又一皱眉,昨日派遣李邺去传令时,因为事情紧急,他忘了交待李邺与秦大石相互关系的问题。以品秩军衔而论,李邺是秦大石的上级,但若是李邺到了换他指挥秦大石,未免损伤秦大石声望,有临阵换将之嫌。
昨日做这决定时,朝中重臣竟然没有一人对此提出谏言,这实在是不应该。旁人不说,崔与之身为丞相,又素知兵事,竟不对此进谏,便是他失职了。还有赵善湘,督抚地方军务多年,如今又是兵部尚书,对此不置一言,也算失职了。
不过,最大地失职还是自己,终究还是年轻,在一些细节方面欠考虑了李云睿见他突然陷入沉思,半晌不说一语,还以为自己地抱怨让天子生气,忙道:陛下还请勿怪,臣胡言乱语罢了。
与你无关,朕想起一事赵与莒叹了口气。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疏漏,除去他年轻欠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把自己培养出来的义学少年视为一体。在他看来,义学少年都是他耗费心血培养出来地希望之种,无论是利益还是在地位上都是一体的。这让他又想起上加因为治蝗之事,罗安琼与徐凤的冲突,若是这次再起这种冲突,大宋地损失可就大了。
幸好是秦大石,秦大石稳重隐忍。当不会出这种事情。
心中略略安定之后,赵与莒凝神思忖了会儿:景文,此事休急,朕迟早会如你之愿。
也不知北方军情如何。完抚好李云睿后,赵与莒心中暗想。
与他一般,崔与之葛洪赵善湘等人也甚是担忧。他们知道赵与莒有在朝廷公开渠道之外的情报来源,故此今日虽然不须早朝,但在处理好各自手中公务之后,三人不约而同,都来到禁宫前请见。赵与莒一见着三人便责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