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总因明君谱华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自崔与之邸出来,葛洪丝毫未曾觉得轻松,相反,他心情更为沉重。轿夫见着他那模样,都不敢大声说话,只是细声细气地问道:相公,是回府还是去别处
    流求马车比起大宋马车要舒适,特别是专为达官贵人富豪之家定做的,不仅用的是上等材料,而且各种防震设计显得极其体贴,甚至连车内座位,也都是尽可能符合人身体状况,让人觉得舒适。加上流水线生产统一的零件规格和在这个时代最出色彩管理,流求马车这两年来已经完全打败了本地马车,便是轿夫这个行当,也受到强烈冲击。如今临安城的官吏之家,都开始留车夫而辞轿夫,只有少数最顽固的还坚持认为马车不如轿子舒适又不如骑马快捷,坚决不肯更换,葛洪便是其中之一。在流求带来的巨大变化之中,他似乎觉得只有坚持这一点,才让保持他的本心,而不至于迷失于便捷与享受之中。
    他上了轿子,低低地吩咐了一声:回府。
    轿夫才走了几步,葛洪又改变了主意:罢了,去国子监。
    国子监在大宋,绝不是一个摆饰,虽然论权势它远不如内阁宰辅尚书那般显赫,但自高宗南渡以来,历任宰相几乎都有在国子监任职的经历。此地原本是大儒名宿们的踞点,也是清流公议的大本营,便是韩史这样的权相把持国柄的时候,国子监里依然有学子出震聋馈的怒吼之声。
    轿子在国子监前停了下来,因为葛洪是临时起意赶来,故此并无人知晓,他出了轿之后,亲随便要上前去通告,被葛洪拦住。他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衫,拜访崔与之时,他穿的不是官袍。\而只是一件常服。他背着手,慢悠悠地走了进去。也不曾有人阻拦于他。
    与当初他在国子监任职时不同,天子亲政一年以来,对国子监非常重视,不仅户部拨了款项,天子自己也从内库中拿了数十万贯,为国子监建了一座号称大宋之最的图书馆。临安府进行拓建时,天子又暗中相助大量钱钞。将国子监由原先比较偏狭的小建筑。扩大成占地三百余亩的大建筑群。虽然大门还如同过去一般,但进去之后,葛洪也禁不住吸了口气。
    与他同时吸气地还有方知行。
    不过是一年未曾进国子监了,没想到变化竟然如此之大
    在方知行去商务书馆之前,他也曾是儒生中的一员,既然身在临安,这国子监自是没少来过。只是被父亲逼迫进了商务书馆之后,他便再也没有来过。近来听得说自己相识地陈安平李石石良三位太学生又闯了祸,闹得临安府再度沸沸扬扬。若不是天子的革新大讨论,只怕这件事要成为这几周报纸上的头条了。
    听得在身边的年轻人感慨,葛洪看了他一眼。笑道:你不是国子监学生
    不是。方知行脸微微一红,向葛洪施了一礼:长请了。
    孺子,若是有暇,陪我这老朽四处看看如何
    这个年轻人还算知礼,而且谈吐颇知进退,这让葛洪生出几分好感。想着自己一个人也是无聊,便向他出了邀请。
    能与长同行,实为晚辈荣幸。
    方知行没有自称学生。他自己也不把自己当书生看待了。虽说校书并不是什么体力活儿,严格说起来官府之中也有专门的校书郎之职魏了翁在极受史弥远忌惮的时候。便曾经被赶去干这个活。但他自家觉得,既是为商贾做活,就象是那帐房先生一般,虽然读书识字,却不能再当是儒士。
    为了美化太学,这年余来种了不少树,既有幼苗,也有自外地买来的成树。流求人对此极为在行,他们将长成了地大树连根挖出,再用滑轮杠杆吊起,将主根连土一起留下用布包住,再将树叶裁减捆好,用大车拖进太学。经过半年时光,这些树都已经长了起来,二人所行之处,都是满目苍翠,令人心情极是舒爽。
    这便是国子监藏。来到新建起地用玻璃窗和瓷砖装饰的三层楼前,葛洪微微惊叹,他有很长时间没有到国子监来,上回来时,这藏还只是建到二层。这座由流求运来的钢筋和混凝土砖头花岗岩一起建成的广厦,恐怕是国子监里最大的建筑了,绵延伸展,象是一堵城墙。在大门之上,树着块大理石的石碑,上面有皇家图书馆五个字,却是魏了翁的手书。
    魏华父这五个字写得极佳。葛洪点点头赞许地说道。
    晚辈听说,这图书馆中藏书之丰,便是大内也比不上。天子令人专门整理大内图书馆中的藏书,所有孤本残卷,尽数抄好,以内库之钱将之付印,这实在是功于当代利于千秋之壮举。方知行对魏了翁的字并不感兴趣,他更感兴趣地是这图书馆中的藏书:晚辈如今在商务印书馆谋得生计,经手校对的书册便不下五十卷,商务印书馆象晚辈这般地校对有二十人,算上来这一年也校过了千卷。
    听他言语中颇有自豪之意,葛洪赞许地点了点头,但旋即一愣。
    天子不喜理学,这是兴世皆知的事情,天子瞧不大起朱晦庵,这也是众所周知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