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家的动物园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似。
    三号坦克,从A型到C型都是试验型,产量不高,加起来只有三百辆,1938年五月时,最终确定版D型开始生产,这时战斗全重已上升到二十五吨。
    此时经过前期多年的调整,德国军工行业终于完成了整合,结束了混乱低效的生产状况。
    三月开始量产的三号D型,第一个月的产量只有二十辆,第二个月就增加到九十辆,九月份随着鲁尔区新建的尼伯龙根坦克厂开工,产量一下子扩张到二百辆,而到了1939年十月,苏德联手对波兰宣战,瓜分波兰时,德国装甲兵已接收了接近两千辆的三号坦克。
    波兰战役结束后,在漫长的冬歇期里,大部分的四号坦克都加装了新设计的13毫米防空机枪,同时许多三号坦克根据法国的作战环境进行改进。将侧面装甲加厚到30毫米,总重由25吨增加到26吨,该型号被升级成E型。
    该型坦克还有一个名为D3型的改良版,是将一挺车身机枪替换成火焰喷射器的喷火坦克,该型坦克是法国战役发动前向后方坦克订制,共有九十辆此类型坦克被送到前线。此外坦克维修车间也自行改造了一批,具体总数到底有多少不详,在强渡马斯河的战役和进攻色当要塞的战役中,该型坦克参加了作战。
    1940年五月,法国战役爆发时,共有超过一千八百辆三号坦克在西欧肆虐,并造成了著名的三号坦克危机。三号坦克虽然因为产能原因,无法装备上更强大的75毫米/55倍坦克炮,只能使用结构相对简单42倍径的缩水版坦克炮替代。不过当时这个时期的英法坦克火力都十分贫弱。哪怕缩水版的42倍75炮,也是让他们胆战心惊的存在,该型坦克是德国取得西线战役胜利的重要功臣。
    因为穿越者的开挂,德国的军工生产能力几乎是历史同期的一倍,但由于要防备苏联在东线对德国“开玩笑”,所以法国战役期间,仍然有近千辆三号坦克被安置在东线以防万一。这个时期,德国在西线最大的问题不是坦克不足。而是进攻速度过快,后勤补给经常跟不上。前线部队向后叫嚣从来都是补给不足,而不是坦克数量不够,所以集中过多的坦克意义不大。
    法国战役结束后,“空闲”下来的德国人,终于有精力“慢慢”地将坦克炮升级成预定的55倍径,这就是最终版F型。
    不过这时的汉娜的眼睛已盯上了使用88毫米坦克炮的四号坦克。加上英国很快在中苏德三国联盟的打击下屈服。随着战争结束,三号坦克在1941年就停生产装备陆军。闲下来的坦克厂的任务主要就是将旧型号的三号坦克,按F型的标准进行改进。
    三号坦克在一年战争结束后被大量出口中东,主要的用户是以色列,参加了历次中东战争。并在那里和T34坦克和KV坦克,甚至是T44坦克(即后世的T54/55)对抗过,取得了很好的战果。
    虽然三号坦克在战场上甚至曾经痛打过T44,但并不是他比T44更先进的原因。而是阿拉伯人那种使用坦克的方式和糟糕的装甲兵技术,什么坦克落到他们手里,都只会洋相出尽。
    除了中东地区外,1952年在印度半岛成立的奥里萨共和国,也是三号坦克的海外客户。奥里萨共和国是著名的拉塔尼游击队和英国经过和谈后,于1952年建国。
    只是这支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红色游戏,在印度地区唱了十年的双簧戏帮英国人干脏活后,无论是社会主义苏联还是新中国,都很对拉塔尼的出身很是怀疑,加上美国宣传此人是英国第五处的间谍,所以两家对这个国家军事支援变得很谨慎。而英国政府表面上和拉塔尼进行了这么多年战争,也不方便拉下来直接支援这个新建立的国家。于是这个任务就交由不怎么插手印度事务的德国来执行。
    在和阿尔托利娅暗中勾通后,1955年,德国人以极低廉的价格,卖给了奥里萨共和国近两百辆F型的三号坦克。在接收了这批坦克后,奥里萨共和国在1958年又从英国这儿秘密进口了数百台柴油发动机这批三号坦克进行升级改造——这种改造也在以色列身上发生。由于换装了更强力的柴油发动机,该型坦克机动性有很大的上升。
    1960年印度正式独立后,残余的印度部分又被英国人分成了以不列塔尼亚人为首的南印共和国和尼赫鲁建立的印度共国。前者控制了印度近九个邦的地盘。
    而在1962年南印共和国向印度宣战,夺取了印度两个邦,在此期间奥里萨共和国也落井下石,夺取了整个西孟加拉邦。当时三号坦克在战场出动,和印度的慧星坦克发生过激战。虽然这两款坦克性能不相上下,但是由于印度兵的低素质,在战场上仍然是三号坦克占上风。
    中国方面1941年得到了德国人转移的三号坦克全套生产线和生产图纸,前后大概生产六百多辆三号坦克。不过中方生产的三号坦克是以适合中国南方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