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各方的反应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退,前期他们也敏感地察觉到了股市上的异常,知道是德、美资本在暗中运作,为了护市,英国政府已投入了太多。如果现在不能快速解决中国问题,接下来的损失更是天文数字的。只有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中国问题,才能给国内的“股民”和投资者恢复信心,保住已面临崩溃股市。
    英国政府首先在第一时间,命令驻新加坡的快速巡洋舰编赶往中国,进行武力示威。同时下令用军封锁红军控制区的沿海港口。此外还从印度派出了以暴怒号航母和巴勒姆号战列舰为首的另一支舰队前去支援。由于动员需要时间,该舰队的出发时间还需延后。
    法国人方面的态度虽然不象英国人这么强烈,但在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的资本全军覆没后,也象征性地从安南调出了一支舰队加入英国的行列中要求“一起解决中国问题”。
    荷兰方面由于**对其留下了余地,倒是老老实实,发表了一番不痛不痒的嘴炮。
    比利时虽然也想加入干涉军,但苦于国力有限,也只是打打嘴炮。最有趣的是波兰人,这个欧洲最爱作死的国家,他们在中国几乎没有利益损失,却莫名其妙地对中国红军宣战,高呼要组建新的“八国联军”惩罚红色中国。
    英法国的态度,是愤怒而虚弱,他们根本无力对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发动一场全面大战,能做的,最多也就是鸦(蟹)片战争式的,派出一支规模不大的远征军加上舰队进行示威慑。
    比起英法两国的外强中干,日本人在这过程中却是兴奋莫名。诚然,他们在上海的银行完全损失,租界和驻军也全军覆没,但长久以来,因为卡莱尔事件而被英国人牢牢盯上、提防的他们,却也在这时被解除了最后一道枷锁,甚至还得到了鼓励。
    若不是中国问题的大爆发是和天皇全家被杀案紧紧联在一起发生,日本人心中的喜悦之情会更甚。
    只是日本国内,现在还在为立哪个人当天皇而争论不休。皇道派看中的是雍仁亲王,统制看中的是崇仁亲王,而海军则陆军推出来的这两个人选都看得不太顺眼,只是按日本天皇的继承法,除了这两位外,海军也推不出更好的人选。
    不过南中国的骤变传回日本国内后,这几派在为权力而争吵之余,总算还能稍安静下来“匆忙”地办点正事。本着“搁置争异,先管中国”的原则,他们事先匆匆地从长崎和台湾派出了远征军前往上去应付这一“突发事件”。
    而十五日这天,驻华长江舰队加日租界守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后。日本人是“又惊又喜”。惊的人员和舰队的损失,以及对红军战斗力的惊讶;惊的则是终于得到了最好的入侵中国的借口和国际环境。
    消息传来后,日本国内的各派以最快地速度发出了“统一”的声音:“严惩暴支”,对南方红军宣战——1931年东北事件时,南方红军就已经对日宣战了,只是当时红军远数千里之外,日本人没把这当回事,他们对红军宣战的时间,足足迟滞了四年。
    宣战声明发出后,日本宣布进行战争总动员。开始征集部队。准备调动大军通过海路从长江以南入手,拿下南中国这块最箐华的长江下游地区。
    在这个问题上,日本内部争议极大。统制派的意见是战争不要扩大化,只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手。而皇道派则是叫嚣着趁机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关东军入关参战。拿下整个华北。将战火烧遍整个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海军则暂时没有表态。
    当双方还在为这个问题争执不休的时候,本着“先打了再说”想法。前锋的干涉部队已接近上海。至于未来几天是局限于长江地区还是全面入侵,群龙无首的日本在对红军宣战之后,依旧没有拿定主意,完全就是“打了之后,看看再说”的奇葩思路。
    林汉在料亭店的那一炸,干掉了统制派中以永田铁山为首的一大批智囊型高官,唯一生还的石原莞尔现在也成了躺在病床上的重伤号管不了事。这令统制派的声势大弱,也令日本军部军事更缺少战略性和规划性,纯粹地变为中“中二”者们的胡来的游乐场。
    而统治派所以反对在华北搅起事端,并不是因为在那儿“师出无名”,纯粹是因为苏联的威胁。在刚过去的冬天里,得到苏联支持的抗联在东北给日本人带来极大的麻烦,现在的天气转暖,东北的环境更适合抗战活动。与此同时,为了配合南方红军的行动,苏联红军借着冬季也不断地在远东增兵和囤积物资,这驻东北的关东军极为不安。
    现在是1935年,日本才刚刚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前期吞下的东北还未完全消息,关东军的战斗力也没有达到最顶峰。当六月初,苏联红军在国境线上频繁出动,进行挑衅和试探时,日本军部也不可能无视最糟糕的情况:一旦关东军大举南下,造成东北空虚,苏联红军出手,那东北这块肥就危险了。
    在他们看来,皇道派的那群蠢货叫嚷的“北拒赤露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