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烦。也因为红军不断地袭扰。岛上物资的囤积遇上了极大的麻烦。
比起夜晚查铺般的偷袭,岛上被“千奇百怪的”方式埋得到处都是的“千奇百怪”的地雷才是最头痛的问题。上岛之前,早有准备的英国人带来了大量的金属探雷器,然而在舟山岛上,排雷的工兵却遇上了缺德冒泡的陶制地雷。而且这些地雷威力都有意地“不足”。
在林汉的指点下,红军制造了大量的陶制地雷,很多都是使用普通的黑色(蟹)火(蟹)药装药,威力不大。只求能炸伤炸残人即可。
为了增大“事后杀伤力”,这些地雷里往往都渗入粪便或在粪桶里侵过的碎瓷片当破片,一旦被踩中引爆后。飞散的瓷片上带的细菌极易感染伤员。现在正是八月,正是细菌繁殖的旺季。稍一救治不当,往往就将因为伤口的严重感染而不得面临截肢的威胁。
上岛的英军在地雷上了吃了无数的苦头。这些陶制的地雷岛上也不知埋了多少个,金属探测器根本探不出来。
红军布雷,并不只是简单守株待兔式,有时也是主动出击。通常他们是在夜里潜入英军控制区,然后在其必经之路埋上几发,然后第二天不知先前安全的道路已变成雷区的英军一不小心踩上了。那就要付出代价。
本着一个伤兵要两个健康人来抬的原则,岛上的地雷大都威力不大。只求能彻底炸残对手即可,但也有例外的“凶残”的家伙。
那就是二战德国著名“s”雷。反步兵跳雷,又称“拦腰雷”的中国版。这种地雷一旦被人踩中,其下部的火(蟹)药先引爆,将地雷弹到腰间的高度再爆火乍。
今天的红军的工业能力,无法象德国人那般制造如此精密的地雷。这种跳雷跳起后的爆火乍高度无法精确控制。但质量不够,数量来补。依林汉的意见,这种土法制造的跳雷,同样是尽可能地选择陶器为材料,受制于材料影响。爆火乍时打击距离少了很多。但踩中的步兵绝对不会有好下场。那些沾染了粪便的瓷片打在步兵身上,哪怕只是擦破点皮也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和地雷相比。保证打中躯干就可以见上帝的13毫米狙击枪反而不算什么了。
受到无处不在地雷的干扰,英国虽然派出一万余人上岛。活动的区域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夜袭反击时误入地雷阵,损失了百余人之后,现在岛上的英军的每一步行动都变得小心翼翼。清剿岛岛上的游击队的任务也变得遥遥无期。
睡觉有波2在晚上帮忙“查铺”,走路则到处都是地雷,上岛的英军,在六天时间里,享受到的另一种招待就是冷炮。
上岛的英军,仗着军队数量上的压制性优势,上岛后几天内在岛上控制了一片长约六公里,宽约五公里的所谓的“绝对控制区”。他们不是不想将区域控制得更大,而是舟山岛上到处是丘陵,再扩大的话就要钻进山沟里和本就是打惯了山地游击的红军玩抓迷藏了。在充满地雷和冷枪的情况下,英国那些斗志不高的殖民地部队,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至少短时间内不行。
红军山地步兵的夜间袭扰,靠着加强戒备,增加暗哨等一系列手段,还是有办法应付。但是面对架在远处,在夜里打过来的炮弹,英军这就毫无办法了。
舟山岛上留守打游击的红军,除了使用和英国人相同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外,还装备了和他们同种款式的81毫米迫击炮——这些迫击炮是从前英国人卖给炮党的。夜间偷袭时,红军也不贪功,远远地打上两发炮弹就走人。
迫击炮射程有限,一次性发射炮弹少,威胁倒是不大,真正让英国人头痛的,是一种不需要发射装置的武器——107毫米的火箭炮。
ak47步枪,rpg火箭筒。以及中国产的107毫米火箭炮,这在后世被网友戏称为游击战三大神器:
这个时代的ak47和rpg火箭筒,虽然现在的德国已经秘密弄出来了。但出于保密的因素,倒是没有出现在的中国。但107毫米的火箭弹,却已提前在中国战场试用。
后世林汉在看军视节目时,就曾看过专栏里对107毫米火箭弹的介绍说法,对其印象深刻。
107毫米火箭炮之所以被称为游击战三大神器。其中之一就是其重量极轻,携带方便,使用一些特制的“土法”时,甚至不需要发射架就可以发射,而这是最重要的。
英国人在登岛后的第三天。就开始享受到107毫米火箭炮的招待。
二战前,德国由于《凡尔赛条约》。被禁止进行大炮的研制——这也是历史上为何二战时德国的火炮制造工艺这么糟糕的原因,从前拉下的功课太多了。这时他们只能通过研究火箭炮来规避《凡尔赛条约》。而同一时间。苏联也进行着火箭炮的研究,双方后来共享彼此的研究成果(此为史实),苏联人后来发出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而德国人则开发出210毫米的大口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