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三清之气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八星宿,中央太上老君像高逾三丈,青铜铸就的衣褶里凝着数百年的光阴。</P>
    太上老君神像左手虚托的八卦镜,蒙着铜绿那是年久的锈色,右手拂尘却光洁如新——据说每逢月晦,银丝会自动拂拭供案上的尘埃。</P>
    老君腰间悬着一个葫芦,在幽暗中泛着微弱的丹霞之色。</P>
    凤九霄看着老君神像,仿佛穿越到了千年之前,恍惚之间,茫茫大漠之中,一个少年出现在一个骑青牛的老者的面前。</P>
    少年问道:“老君这是要去哪?”</P>
    老君道:“西出函谷,化胡为佛!”</P>
    少年不解:“何为化胡为佛?”</P>
    老君目光深邃:“当然是教化胡人、皈依佛门!”</P>
    “可老君是道教老祖啊!”</P>
    “正因我是道教老祖才更应教化胡人信佛啊?”</P>
    “为什么?”</P>
    “你可知中原佛道之争久矣?”</P>
    “略知一二!”</P>
    “佛教大约在两汉时期从西域天竺传入中原,那时也叫浮屠教。世人当时视为神仙方术,教化胡人,故汉桓帝将黄帝、老子和佛陀同祀,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把沙门视同方士。”</P>
    “方士?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之人?”</P>
    “不错!所以你应该明白为何佛道有矛盾了吧?”</P>
    “知道了。所以史上有过几次佛道之争,互有兴替!”</P>
    “矛盾是佛与道之间的,可影响二者兴衰存亡的却是帝王!”</P>
    少年道:“我知道,史上灭佛有四次,简称三武一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以及周世宗柴荣,都曾经发起过灭佛运动。”</P>
    “你可知这几位皇帝为何要灭佛?”</P>
    “据我所知,一是夷夏之争,毕竟佛教源自西域,非我族类,自然受到排挤,二是佛教影响力大,挤占了道教的生存空间。”</P>
    “这两点会惊动一国之君?”</P>
    “那我再想想。”少年沉思,老君稳坐青牛背上,不动如山。</P>
    片刻后,少年道:“原因有这么几点,一是钱的问题,遍布全国的佛教寺庙每年从民意吸收大量的钱财,收购大量的土地,且不用缴税、不服兵役,这就导致整个帝国的财政压力增大,尤其是在资源紧张或战争频繁的时期更为突出,朝廷需要更多的税源和兵源,佛教的存在,严重的拖了后腿!”</P>
    老君嗯了一声,“继续。”</P>
    “第二就是权力的问题!佛教的传播和影响力十分恐怖,甚至能威胁到皇权的集中!佛教在民间的根基很深厚,和尚的数量也很庞大,在某种程度上,一个思想统一、人员数量庞大的组织,绝对是王朝潜在的巨大威胁!”</P>
    “嗯,继续。”</P>
    “第三就是平息民愤、转移矛盾的需要!僧侣逃兵役,却让普通百姓服役,僧侣不缴税,却让普通百姓缴税,遇到灾荒百姓饿得吃树皮,和尚却能在山上吃蘑菇,这些不公平足以激起民愤,威胁皇权,出于安抚民心也要灭佛!”</P>
    “没了?”</P>
    “没了,就想到这么多。”</P>
    “不错,基本上就是这么回事。我此去西方,就是要改良他们的佛教,使其走上正道。”</P>
    “公子!公子!”天际似有人在呼唤,骑青牛的老君笑道:“有人叫你了,走吧。你是习武之人,便送你一缕三清之气吧!”说完话抬手一指,一道金芒竟射入少年眉心,然后老君便渐渐淡化,直到消失在茫茫大漠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P>
    “公子?”一声呼唤来自天际,少年蓦然浑身一震,只觉天旋地转之间,赫然来到了另外一个地方!眼前是一尊老君像。</P>
    玉青子在他耳边轻呼:“公子?”</P>
    凤九霄立刻歉然一笑,“刚才神游万里,有些失态了。今天不知为何,竟然失神了好几次。”</P>
    玉青子笑道:“或许公子身负道家无上神功,所以与老君神像心生感应。”</P>
    庞十五立刻点头,“道长说得很有道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