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白露走到他面前,蹲下身,直视他的眼睛,“也可以笑。这才是人。”
莲生抬起头,第一次露出脆弱的表情:“可我……我已经忘了怎么哭了。”
白露伸出手,轻轻抚上他的脸颊。
“那就从现在开始学。”
***
一年后,忘忧城更名为“醒城”。
净水池被填平,改建为回音亭。三百座亭中,各设一面铜镜,镜背镌刻一句话:
>“照见自己,方能看见他人。”
莲生削发为僧,居于城中最简陋的小屋,每日清扫街道,倾听来访者的倾诉。他不再施术,也不言教,只是静静地听,偶尔点头,或落泪。
有人说他疯了,也有人说他终于醒了。
某夜,他在井边打水,月光洒落水面,映出一张苍老的脸??那是他从未见过的模样。皱纹纵横,眼窝深陷,可眼神清澈。
他怔住,许久,终于抬起手,触碰水中倒影。
那一刻,一滴泪落下,砸碎了月影。
与此同时,北渊地底,命轮微光一闪,似有叹息掠过。
***
二十年后,春。
七州大地已遍布回音亭、铭心院、共感坛。阵法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人人可学的知识。学堂中教授《阵理与人心》,考试不考符?,只问一句:
“你为何而阵?”
这一年,东海爆发海啸,巨浪滔天,数十村庄即将覆灭。百姓慌乱逃窜,却见一群年轻阵修逆流而上,在海岸线上布下连环阵。
他们并非高手,最多лnwь通脉境修为,布阵速度缓慢,灵气耗尽极快。一人倒下,另一人立刻补位。鲜血染红沙滩,咒语声却未曾中断。
最终,大阵完成,巨浪被引偏三里,村庄得救。
事后清点,十七名阵修重伤,三人身亡。
有人问幸存者:“值得吗?你们根本不认识那些村民。”
少年躺在病榻上,虚弱一笑:“我娘说过,阵法的意义,不在长短,而在是否问心无愧。”
消息传至北渊,命轮缓缓转动,洒下一缕金光,笼罩那片海域。渔民说,那几日海上总有槐叶飘落,落在伤者枕边,便不再疼痛。
***
百年后,秋。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拄拐登上回音塔顶,她是当年参与群智之阵的最后一位铭心者。她翻开早已泛黄的《九枢真解》,在末页写下新注:
>“墨叶未曾成仙,亦未飞升。他舍长生,得众生。
>阵之道,不在改命,而在承命。
>承他人之命,承时代之命,承痛之命。
>今thereafter,阵修第一戒:不可许诺永生;第二戒:必问‘你为何而阵’;第三戒:宁可败阵,不可欺心。”
写罢,她合书长叹,纵身跃下高塔。
风掠耳畔,她仿佛听见一声熟悉的低语:
“在。”
***
千年之后,天地清明。
阵法融入日常,如炊烟、如耕犁、如孩童诵读的诗篇。北斗九星常明,辅弼二隐星每逢月圆之夜便会浮现,天枢之星尤为璀璨。
传说,每当人间出现重大抉择,北渊地底便会响起一声极轻的呼吸,如同守护者在梦中呢喃。
而那片最初的槐叶,历经岁月流转,不知所踪。
有人说它化作了春风,有人说它沉入海底成了珊瑚,还有人说,它每年清明都会出现在某个孩子的窗前,上面写着新的句子:
>“当你决定点亮一盏灯,请先确认,黑暗中是否已有光在等待。”
>
>“阵法不会回答所有问题,但它会让你看清提问的自己。”
>
>“我不是救世主,我只是不愿看你独自哭泣。”
没有人知道这些话从何而来。
但每个读过的人,都会在某一刻,忽然停下脚步,望向星空,轻声说:
“我明白了。”
然后转身走入人群,伸手扶起跌倒的老人,为哭泣的孩子擦去泪水,或是在风雨夜里,为陌生人留一盏未熄的灯。
真正的阵道,从来就不在天上,而在人间。
在每一次选择的犹豫里,
在每一滴为他人而流的泪中,
在明知会痛,却依然愿意伸手的瞬间。
北渊深处,命轮恒转,银金交织,寂静无声。
唯有那一道人形光影,依旧盘坐其中,仿佛沉睡,又仿佛始终清醒。
若有谁能在极静之时凝神倾听,或许能听见一声极轻的回应,穿越时空,落在耳边:
“我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