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论战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但北边从丘陵地区一直往南差不多500里边境线,无论我们从哪个区域进攻都会陷入熟悉地形的芬军的偷袭和‘骚’扰。在森林区域的野战环境,我们的优势装甲突击力量无法发挥出有效的突击能力,反而会有利于芬军步兵。”
    林俊的担忧就是史实,再坚固地防线也能被突破。只要你地火力够强、战士意志力、战斗技能和指挥合适;历史上红军强行突破“曼纳林防线”虽然付出了相对惨重的损失。但在这一地区并未陷入战争的泥潭修筑坚固防线,也就把能打游击战、搞偷袭地条件都给“修建没了”,阵地一旦失守就是完蛋的结局。
    而北边则不同。复杂的地形是重视装甲集群突击的红军最不想碰到的泥潭,密集的针叶林是芬军大小部队搞偷袭、围歼战地天然盟友。
    困难就摆在面前,德边科是从国内战争里走出来的优秀指挥员,不是碰到困难就手足无措的庸才,更不用说他还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按照莫斯科的意思,我们列宁格勒军区已经开始重点研究突破筑垒地域与林地作战的研究和训练。我从部队里调集了一批在国内战争时期有丰富游击与反游击战经验的基层指挥员进行强化培训。很快就要将这些指挥员派往原有部队,将老战法再次运用到实际训练中,专攻林地作战。”
    “什么级别的指挥员?”
    “连、营、团、师级都有,大部分是营团级指挥员,所有人都有当年地实战经验。”
    如果说中国***党的军队打游击战和反游击(比如解放初期的剿匪,那些土匪打得可是货真价实的游击战。)本事天下第一,那苏联红军和铁托地游击队就是并列第二!
    苏联国内战争时期不仅要面对白军和外国干涉军的大部队,更多地战斗对付小股白军的袭扰。反过来当年有很多时候苏军也是在以游击战的形式对于白军,而俄罗斯的广阔土地就是敌对双方最好的游击战场。
    如今部队里就有大量指挥员是从那个时期过来的,懂得如何打游击,更懂得如何对付游击队。红军的主要作战思想在10来年前就已经进入大规模装甲集群突击阶段。现在是在特殊情况下有拾起老本行,指挥员们的老底子都还在。
    历史上的红军在苏芬战争时可没这个准备。结果吃亏吃大了,现在让游击战出身的反游击专家去对付芬兰的业余游击队,林俊不认为芬兰人会比红军做的更好。
    卫国战争时期在乌克兰,在高加索地区、在白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到处活跃着苏维埃的游击队,打得德军鬼哭狼嚎,而很多游击队的领导者都是国内战争时期的老兵,他们将当年的老本行用来对付德国纳粹,游击战只要条件合适就永远不会过时,就是林俊前世那会也是如此。
    游击战不是一支从没有经历过游击战的部队在短时间内能完全掌握的战法,更不用说如何反游击;游击战也不一定是几十几百人的小打小闹,历史证明十几万人组成的大部队也能打游击战游击战与反游击只是战法,和部队数量无关。
    “如果按照我的作战计划,具有强大突击能力的坦克军与机械化军将主要布置在卡累利阿地峡一线,在重炮部队的支援下突破芬军曼纳林防线,而北边的作战部队将是步兵部队为主。由于我们军区熟悉野战环境作战的步兵部队不足,可能需要其它军区支援一些部队。”
    “这个你不用担心,真的到了需要动用武力解决问题时,克里姆林宫会从西伯利亚给你调派足够数量熟悉林地作战的部队。”
    列宁格勒军区的步兵部队一贯的训练就是如何在城市与平原地区作战,让他们去打林地野战实在是不对“专业”,而西伯利亚的小伙子每天接触的就是茫茫荒原山林,到曼塞尔凯丘陵地区就像在老家一样适应。历史上苏联调集的支援部队有很大一部分是南边敖德萨特别军区的部队,一帮在温暖的黑海沿岸习惯了舒适气候的士兵在北极圈附近碰到39年那个特别寒冷的冬天,不用开打战斗力就下降一大截,~就足够让一只部队基本丧失作战能力。
    林俊要的是西伯利亚来的野战部队:他们不会担心夜晚气温到底是零下30度还是零40度,他们有对付严体、意志和技战术,
    严寒就是他们地盟友。
    卡车抵达边境还有段时间。而林俊手头有一份德边科提供的最新芬军“曼纳林防线”布置图。上面标注的各种防御工事符号密密麻麻,只有少量区域表明地“不明”:这里面一部分是情报部‘门’的功劳,也有一部分是边防部队、航空兵高空侦察机部队(如果在己方一侧边境将飞机飞至10000高度。加上是个能见度足够的好天气,大口径侦查相机能拍到的敌方纵深可不止10公里。)和红海军的功劳。
    为什么还有红海军的功劳?芬兰人都把卡累利阿地峡沿芬兰湾一线修地如同铜墙铁壁一般,防御工事密度甚至比陆地正面还大!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