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对于其他团员,瓦西里一伙人对出访的兴趣要小得多,就算是睡觉时都会做梦自己身处前线,常常把同一包厢的伙伴吓一大跳。
已经没心思下棋,三天多的功夫早就耗光了几人厢里奢侈的睡觉也没兴趣。在莫斯科那些天早就睡饱,现在是浑身闲的浑身发痒!
柳德米拉坐在餐车一角的皮沙发上擦枪,而另外四位也是各自找地方,怎么舒服怎么躺---既然闲,那就保持战士闲暇时的最佳调整办法。
列车员都认识餐车里这几位战斗英雄,不过对于这会5位军官的动作有点看不惯----男的没军人的‘精’干‘精’神,而那位漂亮的‘女’中尉一天到晚就板着个脸,就像外面的天气一样冷冰冰!
所有人都已经是军官,包括巴甫洛夫都已经被授予中尉军衔,原因很有趣:根据那头英国人的习惯。在他们地地盘,来访的友军军官可以携带随身武器,但士兵常常不在此列。而且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军官于士兵、军士之间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界限非常明确。
既然英美有那样的规矩,***在出发前干脆提议将所有出访的军人都晋升为军官。避免某些不必要地麻烦。
不过。显然狙击手们地狙击步枪和巴甫洛夫同志最喜爱地突击步枪是不能当随身武器使用地。这会冷冰冰地‘女’中尉正在擦拭地是一把崭新地“托卡列夫”。其军人随身配备地也一样。
柳德米拉这也是无聊。从巴甫洛夫那里借了工具。几分钟时间就把手枪里里外外擦了一次。重新装配起来塞进枪套里。
“伊万。还要多久才到?”姑娘问躺在边上沙发闭目养神地帅哥。
“啊?”伊万-希多连科显然心不在焉。
“希多连科同志。我问我们还有多久会到巴库?!”
“天上地雪‘花’知道。这里。谁知道呢?”希多连科懒洋洋地爬起来。
“我看你是小说看多了,满脑子诗情画意!”瓦西里在边上调侃长得比他好看的希多连科中尉,“西伯利亚地寒风呀。赶快把这个撒旦的‘私’生子吹到柏林吧!老子快受不了了!”
这下引来另外两个家伙的一阵大笑:因为希多连科长得太好看了,同志们这会调侃他是撒旦的‘私’生子,不然怎么会长成这样!
瓦西里和巴甫洛夫两个是标准的“大列巴脸”,一旦说到这外貌,同守巴甫洛夫大楼结下的坚固钢铁同盟必定是联合起来针对希多连科,而卢德维克一般都站在瓦西里这一边。
“你个死瘸子,当心成独眼龙!”希多连科这是用最恶毒的话诅咒瓦西里,因为那个“大列巴”老是和他过不去!
“无所谓了,现在用左眼瞄准。独眼龙看得更清楚,嘿嘿。”瓦西里表现得很无赖---其实他和希多连科的关系绝对铁,这样互相攻击只是因为几天来实在无聊。
瓦西里前段时间一直在锻炼身体,原本是“标准的瘸子”,不过这会已经好多了,属于基本康复。不过他地右眼视力就像400度近视,想好起来几乎已经不可能---练了半个月的左眼瞄准,‘射’击速度慢了三分之一,不过在卢德维克的配合下还是个超一流的狙击手。
巴甫洛夫甚至会无聊的想要是碰上一队德国突击队多好。就能狠狠干德国佬一家伙!可是在高加索这显然只能想想而已,德国佬离这里还远着呢!
“我们已经过了斯大林格勒州和卡尔梅克共和国,又从达吉斯坦共和国一角绕了个***,这里应该离大高加索山不远,没发现外边已经有点亚洲的味道?”车窗外铁道两边是一片荒凉的半荒漠,和富饶的伏尔加河下游流域完全不一样,这里距离亚洲已经不远。希多连科索‘性’站了起来,“我去拿点东西,一帮路盲。”
瓦西里想踹他一脚。单被希多连科身手敏捷的避开。到让车厢头上地列车员吓一大跳,指望这几个“老太爷”别把公家的东西当武器用!这5位。列车员是一个也得罪不起!
就两分钟,希多连科捧着本够大的地图册回来,这是他出发前从后勤部借来的。往餐桌上一放,边上人都聚集过来。
“我们已经到了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这车再往前最多几公里就是铁路岔口岔口叫什么?你问我我问谁去?!”没好气的对打断自己“上课”的巴甫洛夫说。
“往西大约70公里就是格罗兹尼,威胁和可怕、残酷,不过我们不去那,而是继续往东,重新进入达吉斯坦共和国。”威胁和可怕、残酷,那是“格罗兹尼”在俄语和车臣当地语言中的两种意思。
一看几位不耐烦的表情,希多连科决定不再显摆自己的地理知识,连忙继续说:“过了哈萨维尤尔特就是马哈齐卡拉,达吉斯坦地首府,就这。到了那我们就能看到里海了,铁路就沿着里海按边走。”希多连科说地还是有那么一丝洋洋得意:这本世界地图册在其看来还真是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