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这是一千万美元外汇啊!狗东西半夜打电话紧急叫我回来背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255这是一千万美元外汇啊!狗东西半夜打电话紧急叫我回来背锅?(第1/2页)
    “那啥,王征啊,烤鸭就别端出来了,留着谢柔明天吃……”
    看着黑着脸的杜国旺跟梁红斌,眼睛都笑眯了的李校长对着外面喊道。
    刚端着烤鸭走到厨房门口的王征顿时停下了脚步。
    自己是端出去还是不端出去?
    看着几人的表情,谢威就知道内情,李瑞跟杜国旺几人年龄相仿,工作之余,平时谁都不服谁,从谢柔认了杜国旺夫妻当干爹干妈,然后又按照年龄把李瑞喊爷爷后,这种场景就比较常见了。
    谁不想当同龄人长辈呢!
    “还是别了,现在气温高,又没有冰箱,放到明天就馊了。”
    怕几人为这个争吵起来,谢威急忙转移话题。
    “说到冰箱,我这次回来,正准备找你商量让校企办往这上面投入一些研发经费呢。”
    李瑞开口说道。
    谢威听到李瑞说让校企办投资投资研发冰箱,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李校长终究还是那个李校长。
    “搞冰箱?”
    张鸣秋问李校长。
    “可不是,目前不少单位准备从国外引进技术,如果利用学校的技术,研发出来,能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根据我的了解,国外发达国家,家家户户都有电冰箱……市场很大啊。”
    李校长开口说道。
    目前,国内家用冰箱尚未开始走入千家万户。
    “首都的雪花、花都那边的万宝,不是都有了技术?”
    见谢威表情就知道他不愿意往这上面投入经费,刚进来的王征开口问李校长。
    现在国内并不是没有技术。
    早在1956年,原本生产医疗制冷设备的首都医疗器械厂,就开发了中国第一台冰箱——雪花冰箱。
    由于生产技术以及计划生产等原因,规模并不是很大,冰箱对普通民众来说属于遥不可及的奢侈电器,以至于雪花冰箱在改革开放后国内大量引进国外技术跟生产线,竞争力不足,最终破产被海信收购。
    78年,花都家用电器一厂手搓出第一台冰箱;在80年,花都第二轻工修配厂家用电冰箱研制成功,并引进新加坡冰箱生产线,从而大规模生产中国第一代家用电冰箱……
    市场太大,产量太小。
    全国都没有多少冰箱,整个东北也找不到几台,更不要说私人家庭拥有冰箱。
    “有什么技术?压缩机这样的核心零部件都靠进口!万宝那边从新加坡引进的生产线跟技术,花费了好几千万的外汇,不少单位都在申请外汇准备引进……”
    李校长黑着脸说道。
    “没有压缩机技术?那不可能啊,如果真没有,雪花冰箱厂怎么生产的?”
    谢威显然不信。
    他认可国家在七八十年代技术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可不认为偌大一个国家连个压缩机都造不出来。
    “进口的呗。要不然你以为国家每年的外汇用来干什么?”
    李瑞没好气地白了谢威一眼。
    这小子是不相干的技术领域一点都不多去了解的?
    “那啥,冰箱的事情有空咱们再聊,还是说正事吧。”
    谢威不想去谈什么冰箱不冰箱,虽然冰箱技术在未来几十年拥有庞大的市场,可这跟彩电、空调等家用电器一样,都是一窝蜂上马大量项目,全世界的技术在中国市场厮杀,掌握着技术跟核心零部件的外国公司拿走了大量利润。
    一直到进入九十年代价格战开启,整个市场尸山血海,大量相关公司倒闭。
    以李瑞的尿性,不可能在学校有了技术后不让校企办投资工厂。
    哪怕只是生产压缩机,在国际资本的打压下,也会让校企办大量经费被挤占——万宝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从引进新加坡的技术后,万宝建设了一座年产百万台压缩机的工厂,在87年投产,也就是在那时候,“洋货”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到90年电冰箱压缩机进口数量超过500万台,而万宝压缩机一直到92年产量才达到78万台。
    只是产量!
    而不是销量,那时候的万宝,仓库堆满了技术落后的压缩机……
    听到谢威说聊正事,众人不由坐直身体,原本轻松的表情也变得严肃。
    “说吧,你这么紧急叫我回来,又准备卖什么?我警告你,别想打战略导弹跟核弹技术的主意!”
    李瑞脸上神色变得严肃。
    之前谢威见了郑部长后,部里经过商讨,给了谢威一份能出售的装备跟技术的清单。
    当时谢威很嫌弃清单上的东西。
    李瑞之所以急着回来,就怕谢威把学校里的战略导弹技术或是核技术卖出去。
    学校没有完整的战略导弹技术,也没有完整的核弹技术,可这两个领域都是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