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端王确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799章端王确立
    曾布提议端王赵估时,许多人的目光都望向一言不发的赵孝骞。
    造成今日这个局面,赵孝骞可谓功不可没大行皇帝丧仪期间,简王赵似被他废了,于是新君仅只剩了赵估这唯一的人选。
    再看太后的态度,以及此时章的态度,群臣心中不由暗暗思。
    这里面到底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事?
    巧合吗?实在太巧了。
    简王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偏在争夺皇位时候出了事,而且是永不翻身的那种。
    一夜之间,他在朝野的名声都臭了,完全失去了争夺皇位的资格。
    凡事都有两面性,大宋立国之时便重文轻武,虽然是弊病,可这个弊病终归还是有一些优点。
    重文轻武就意味着士大夫掌权,朝堂民间更看重道德和名声,你们站在道德高点上,都把武夫贬低到尘埃里去了,那麽士大夫集团必然也要承受「道德」带来的反噬。
    那就是自己要坐得正,站得直。
    所以大宋尽管弊病诸多,可不管对政敌多麽痛恨,终究鲜少闹出人命,朝堂大多是君子之争,
    被政敌斗下台后,一切恩怨归零,将来若有机会东山再起,对待政敌亦复如是。
    从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到后来的范纯仁,吕大防,苏辙苏轼等,大多如是。
    当然,章惊是个例外,这老货心眼极其小,而且毗必报,于是成了大宋朝堂里不一样的烟火,但更多人想把这老货当烟火放了。
    现在简王赵似失去了争夺皇位的资格,其原因也在「道德」二字上。
    百年以来,大宋朝臣在政见上或许多有不合,但在道德上,却几乎人人都有了洁癖。
    简王的恶行四处宣扬,皇城司和宗正寺拿出了铁证,案子已经被捶死了。
    于是本来还有朝臣打算投靠赵似的阵营的,如今却是人人避之不及,连提都不想提。
    做人都有问题,更何况当皇帝。
    端王赵信,已是毫无悬念的新君人选了。
    大庆殿内,曾布带头推举后,朝臣们顿时人人附和,不管心里愿不愿意,都到了这般时候,你难道还有别的人选?
    就算有别的人选,在这个异口同声推举端王的情况下,谁会那麽没脑子提议别的人选?真那麽头铁,不怕端王即位后给你穿小鞋吗?
    见殿内的气氛终于热闹起来,而且事情正朝着期待的方向发展,向太后的眼中露出了一丝笑意,笑意没敢表现在脸上,毕竟是国丧期间,这点礼仪还是要讲究的。
    众人异口同声之时,向太后飞快扫了章一眼。
    见章惊面无表情,显然内心纵是不愿,此时他也无可奈何。
    对章惊的表情,向太后也颇为满意。
    你若沉默,便是晴天。
    于是太后环视群臣,道:「看来诸公都认为端王估宜即皇帝位?」
    群臣纷纷点头赞同。
    向太后望向宗正寺赵宗晟,对这位老人,向太后丝毫不敢端架子,毕竟是赵家德高望重的老族长。
    「濮王,您老人家觉得如何?宗族是否无异议?」
    赵宗晟人老成精,向来不掺和朝政,尤其是如此重大的事,闻言授须微微一笑。
    「太后和诸公没意见,老臣自然没意见。宗族之事,众望所归,事即成矣。」
    太后赞许地点头:「明白了。」
    随即太后最后望向人群里沉默无语的赵孝骞,道:「成王呢?你可有异议?」
    赵孝骞躬身道:「臣无异议,太后和诸公可径决定。」
    向太后长长呼出一口气,眼神里掩不住的喜色。
    事成矣!
    稳定了情绪,整理了表情,太后一双凤目含威扫视群臣,低沉的声音在大庆殿内回荡。
    「既然诸公皆推举端王估,那麽便定下了,端王赵估,可即大宋皇帝位!」
    「即日始,政事堂可布告天下,安定民心,礼部着手筹办新君即位大典,令太史局测算天象,
    勘定登基吉日,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即日核查牢狱罪案名册,新君登基后,或将大赦天下」
    此时的向太后,颇有几分币帼英豪的气质,说话做事雷厉风行,确立新君人选后,对登基大典的安排可谓滴水不漏,严谨有序。
    群臣自然毫无异议,纷纷躬身领旨。
    大事谈妥了,接下来的一些小事,没必要在这大庆殿内谈。
    向太后不能干政,政事堂这些日积压的不少奏疏,自然没必要跟太后禀奏,不如回到政事堂,
     宰相们聚在一起共同商议决定。
    于是太后令群臣各自散去,而她则转身回了后宫。
    转身的刹那,向太后的脸上终于露出几分笑意。
    目的达到了,这是属于胜利者的笑容。
    是的,她铁了心要扶持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