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948章人心所归
朝廷的新政,对普通百姓来说,其实大多是不太懂的,而且百姓对新政的态度也是事不关己。
这年头识字的人很少很少,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条件读书识字,平民家庭供养一个读书人,简直要耗费两三代的积蓄。
花费如此巨大的代价,培养出来的读书人,也不一定能飞黄腾达,他还要跟天下所有的读书人一样参加科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万里挑一的机率才能高中进士。
如果教育是一种投资的话,这笔投资风险太大,百姓家庭根本承担不起。
所以大宋的百姓绝大部分是文盲。
文盲当然是不可能明白朝廷新政的意思的。
可神奇的是,关于最近闹得汴京沸沸扬扬的「方田均税法」,汴京的百姓却大多知道它的内容和意义。
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起了作用,张小乙。
张小乙如今已是汴京的扛把子了,就连开封知府都要给他几分面子,毕竟张小乙有一位吓死人的至交好友,有这份交情,就连天王老子都必须给他面子。
按照赵孝骞的吩咐,张小乙很早就让手下的闲汉们到处宣传解释方田均税法,将这条新政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出来。
不识字的百姓至少听得懂人话,闲汉们一脸高深地解释清楚方田均税法后,百姓们顿时沸腾了,对官家更是感激涕零。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理解,方田均税法都是善政,德政。
被科普后的百姓们终于知道,官家力排众议推行这条新政,是为百姓找活路,是把数不清的土地从权贵的手里抢过来,交给农民去种。
汴京的百姓们也知道,方田均税法遇到的阻力太大,毕竟没人乐意把自己手里的土地交给朝廷,朝堂上几乎所有人都在反对官家。
直到今日朝会,官家在朝堂上当众宣布落实方田均税法,这条新政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依旧坚定地颁行天下了。
此时此刻,听到消息的汴京百姓蜂拥而来,成千上万的百姓聚集在延福宫门外,他们跪在地上,激动且虔诚地朝紧闭的宫门伏拜,山呼万岁。
「万岁」这个词儿,在大宋立国之前其实不是皇帝专用的,最初在先秦时期,是人们对军队凯旋归来时用的庆贺用语,正如汉朝以前的「朕」,也不是皇帝专用的。
臣子和百姓其实也能用「万岁」,这个词儿更像是一种人们打招呼时的祝福语,就像「恭喜发财」一样。
不过到了大宋,「万岁」这个词儿已被规定只能皇帝专用,若是这个词儿用在臣子或百姓身上,那就直接跟「谋逆」划等号了。
大宋立国初期,有一位名臣叫「曹利用」,此人能文能武,不仅是名将,同时也官至宰相。
曹利用有个犬子叫曹讷,这货仗着亲爹的势,为人比较嚣张,有一次喝醉了酒,让下人跪在地上称呼他为「万岁」。
后来事发,被人告上官府,事情闹得很大。
最后曹讷被杖毙,而他的亲爹曹利用一世英名被毁,官职被一贬再贬,最后没了活路,终究落了个上吊自杀的下场,可谓是典型的儿子坑爹的反面教材了。
可见「万岁」这个词儿,在大宋是不能乱叫的,只能对皇帝这麽叫。
此时的延福宫外,成千上万的百姓跪在宫门前,「万岁」之声如山呼海啸,声震云霄。
这是百姓们发自内心的顶礼膜拜,延福宫前的广场空地上,穿着各种灰色素色蓝色衣裳的百姓密密麻麻地跪倒,仿佛膜拜寺观的神佛一般,对着紧闭的宫门一记又一记地伏拜。
宫门打开了一线,许多刚散朝的朝臣从宫门里走了出来,看到宫门外人山人海的百姓,朝臣们吃了一惊,脚步顿时站定。
为首的章惇,蔡卞等人看着这些百姓,神情浮起几分震惊,震惊之后便是怔忪,最后每个人的表情都陷入了深思。
蔡京走在章惇的身后,看着这些对宫门膜拜的百姓,他露出欣喜自得之色。
在推行落实方田均税法这件事里,蔡京是出了力气的,而且从调任政事堂那天开始,他便义无反顾地站在官家这一边。
今日方田均税法正式颁行,而宫门外千万百姓顶礼膜拜,人心所归,依依东望,出过大力气的蔡京与有荣焉,仿佛百姓们聚汇起来的愿念和功德里,也有他的一份。
此时的蔡京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原来当好人的滋味这麽爽……
「章相公,民心所向,民心所归,此情此景,已见分晓。」蔡京捋须朝章惇微笑道。
章惇神情复杂,没出声。
蔡京周围的一些朝臣也听到了他的话,众人的表情跟章惇一样复杂难明。
蔡京的得意心情也不敢维持太久,他很清楚,今日正式颁行方田均税法,朝堂上真正赞同的人并不多,此时的蔡京基本算是站在朝臣的对立面。
这个时候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