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民变阴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962章民变阴谋
    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很难用成功或是失败来总结。
    说它成功,却总是废立反覆,最后不仅造成了朝堂新旧两党的割裂,而且并没有让天下百姓得到什麽实实在在的好处。
    说它失败,它却历经三朝都被保留下来,时至今日仍然是支持变法的新党占据上风,并且从变法以来,朝廷国库确实增加了不少收入。
    从理智上说,君臣其实也都认同变法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但变法确实困难重重,历代帝王和臣子都努力想推行变法,可是终究被现实的困难与凶险逼得妥协甚至放弃。
    其中最害怕的,就是担心激起豪强和地主的反抗心理,造成国内的动荡,甚至是民变。
    赵孝骞有这个魄力,因为他是从战场上走下来的,跟历代帝王温和怯懦的心性完全不一样。
    他不怕豪强地主反抗,更不惧杀人。
    「变法必须流血」,几乎已成了赵孝骞必然的逻辑,事物的发展,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以前的帝王不敢付,是因为他们的顾虑太多。
    既要维持朝局的平衡稳定,又不想得罪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更希望让百姓世代当大宋的顺民。
    皇帝又不是绿茶小婊砸,世上哪有这麽多既要又要的好事?
    赵孝骞的盘算比历代帝王更简单粗暴。
    朝堂,豪强,百姓,三者是不可能都满足的,那麽就只能牺牲其中一个,来满足另外两个,天下纵有短暂的动荡,但对大宋的千秋国祚来说,不是坏事。
    赵孝骞决定牺牲的,是豪强地主的利益。
    事实上从设立监察府,讨论青苗法,以及后来的方田均税法以来,赵孝骞的目标一直很明确,那就是根本不再考虑豪强地主的利益,而是用皇权维持朝局的稳定,用新政广泛地照顾平民百姓的利益。
    赵孝骞当然知道这样乾的后果,豪强地主迟早忍不下去的,他们必然会制造动乱,甚至索性聚众造反。
    没关系,这不过是剜去脓疮的过程,长痛不如短痛。
    朝局稳定,百姓归心,基本盘就不会崩。
    如果史书上能够记载赵孝骞执政这几年的功绩,那麽随着方田均税法的推行,史书上对这段时日或许会冠以一个很现代的名字,「土地革命」。
    它不是彻底的革命,但它已经具备了革命的雏形,只要最后落实成功,那麽将大大缓解统治阶级与百姓的尖锐矛盾。
    反过来说,革命,哪有不流血牺牲的?
    现在,随着刘泽宁突然暗访应天府辖下洲县,许多想遮掩的事情根本遮不住了。
    于是,几名官员聚在一起,以一种几乎是狗急跳墙的心态,开始酝酿一场民变阴谋。
    算盘打得很响,只要民变酿成,一切黑锅都能推到刘泽宁身上,反正刘泽宁那时已是个死人,根本无法辩驳。
    民变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让汴京的官家亲眼看看,如此仓促且草率地推行新政,落实到民间会造成怎样恶劣的后果。
    另外就是,也让官家看看他力排众议设立的监察府,到底是什麽成色。
    正是这些监察官员下放到地方后酿成了大祸,那麽监察府在朝堂上是否继续具有超然的地位,官家也该考虑一下了。
    当然,民变之后,应天府官员是要承担责任的,这些后果李淮等人也想到了。
    不过这个阴谋本来就是算计刘泽宁的,在这个阴谋里,应天府辖下的民变是因刘泽宁而起。
    而且刘泽宁根本没与应天府官员照过面,一切都是他私下的行动,所以应天府官员就算承担责任,也不过是连带的小责任,代价不大,可以接受。
    …………
    汴京,延福宫。
    种建中已率大军出发,朝堂的工作重心已朝这场战争而倾斜。
    朝臣们每天都在讨论着战争的胜果,以及敌我三方交战的过程。
    没错,「胜果」。
    大军刚刚出发,朝臣们已经笃定此战必胜,只是对胜果的猜测意见并不统一。
    有人猜测种建中所部会控制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以及西夏仅有的几座大城池,但西夏北方的大部分领土,可能还是会落入辽军之手。
    也有人猜测,官家的性子不可能如此谦让,付出了将士的生命,朝廷的粮草军械,如此兴师动众,若不能占领整个西夏,这笔买卖就算亏本了,以官家的脾性,是万万不会接受的。
    所以最后的结果,恐怕是大宋王师占领西夏全境,而辽国,出钱出力又出兵,最后却什麽都捞不到,反而宋军灭亡西夏后,可能立马就会跟辽军翻脸,把他们打回辽国境内,大宋独吞胜利果实。
    讨论战争的胜果时,朝堂的气氛高昂且激奋。
    往年大宋对外用兵时,朝堂上往往意见不一,有主战派,有主和派,有人上谏官家必须扬我国威,也有人上谏官家见好就收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