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新帝新臣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708章新帝新臣
    天子崩逝,黄巾覆面。上京震恸,天地皆悲。
    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在这个平静的夜里溢然长逝,留下一座千疮百孔的江山和一地鸡毛。
    从古至今,寿终正寝的皇帝大多有个毛病,那就是执政早年英明,晚年昏。
    如汉武帝,唐玄宗等等。
    耶律洪基自然不能与这两位比肩,但纵观他的一生,他的人生轨迹与这两位没什麽区别。
    早年登基后,耶律洪基还算是一位英主,他大力推崇汉人文化,主动提倡让契丹民族学习中原圣贤经义礼仪等等。
    不过晚年的耶律洪基沉迷于佛教,举国大肆修建寺庙,这大约便是辽国衰败的开始。
    深夜,辽宫的钟鼓一遍一遍地敲响,悠扬沉痛的钟声传遍上京城的每一个角落,朝臣百姓在梦中被惊醒,然后便发现官府的差役在上京街头处处挂上了白幡。
    辽宫内,萧兀纳带头,群臣附和,异口同声恭请耶律延禧即位。
    耶律延禧眼含热泪,他等这一天实在太久了,说实话,此刻的内心,喜悦是大于哀伤的。
    但喜悦归喜悦,这种时候总不能笑出声来。
    面色严厉地推辞,拒绝,甚至大声咆哮,指责朝臣们不忠不义,先帝户骨未寒,尔等竟把丧葬事宜抛在一边,反而催促朕登基,岂不是害朕?
    萧兀纳却仿佛已拿捏了耶律延禧的心理,不管他如何痛骂指责,萧兀纳仍是坚持己见,非要耶律延禧召集在京朝臣,马上登基。
    先帝丧葬礼仪必须要名正言顺,国若无主,何人主持?
    契丹民族别的没学会,汉人的虚伪劲儿倒是学了个十成十。
    装模作样地三请三辞之后,耶律延禧这才仰天叹了一口长气,含泪喃喃自语,你们这是陷朕于不忠不孝云云,然后欲迎还拒羞答答地被群臣簇拥出宫,前往辽宫正殿,正式登基。
    辽寿昌二年八月廿三夜,辽帝耶律洪基驾崩。
    当夜,耶律延禧登基,受百官朝拜,登基礼仪进行得很匆忙,百官经商议后,给耶律延禧送上尊号,尊为「天祚皇帝」,并改年号为「乾统元年」,同时大赦天下。
    匆匆登基之后,接下来便是辽国国丧,耶律延禧亲自主持,仿中原汉制,国丧三年,
    国丧期间禁举宴,禁娱乐,禁婚嫁。
    潜伏在上京的大宋皇城司所属,在当天夜里便将消息悄悄地放了出去。
    第二天一早,一骑快马从上京出发,朝析津府和真定城方向飞驰而去。
    三日后,真定城。
    赵孝骞捏着皇城司送来的密信,嘴角微微上扬,
    耶律洪基死了,意料之中的事。
    早在数月前,皇城司便有过密报,耶律洪基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不得不令皇太孙耶律延禧监国处事,那时赵孝骞便知道,耶律洪基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也不知是不是缘分,大宋的官家赵煦的生命也不过,耶律延禧登基,对大宋来说算是一件好事。
    敌人平庸昏,当然是好事。尤其是赵孝骞曾经埋下的两枚棋子,萧兀纳和萧奉先,
    在耶律延禧登基后,二人的官运更是一步登天。
    登基之后,耶律延禧调整了朝中的人事,撤免了几名老旧派的辽臣,将萧兀纳升为北院枢密使,将萧奉先封为兰陵郡王,升南院枢密使。
    辽国南北枢密院的一把手,被这二人全占了。
    当然是一件好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趁着辽国即将人事洗牌,这个机会赵孝骞当然不会放过。
    欲使敌人灭亡,最好的办法是让它的内部腐烂,这种灭亡方式是没救的,比绝症还绝症。
    接下来,该用到这两枚棋子了。
    奸臣该是什麽模样?请参考南宋秦桧。
    大力拉拢主和派,打压构陷主战派,潜移默化之中,让天子不自觉地被PUA,从而达到亲小人,远贤臣的目的。
    那麽这个国家便算彻底完蛋了。
    对萧兀纳和萧奉先没别的要求,秦桧怎麽做的,他们就怎麽做。
    时下的辽国,朝堂上还是有几个正直人物的,这些人不能留。
    既然耶律延禧如此器重萧兀纳和萧奉先,那麽就让二人在耶律延禧面前一搭一唱,离间构陷辽国朝堂内仅存的忠直之臣。
    赵孝骞很想看看,若是辽国朝堂上全都是奸臣当道,这位昏庸的君主和一堆奸臣合起伙来想要效仿大宋变法,究竟会变成什麽模样。
    于是赵孝骞写了两封密信,交给了贾韭,命他派心腹之人火速送去辽国上京。
    尽管大宋汴京已经风雨欲来,赵孝骞也即将被卷入风暴中心,可敌我矛盾和内部矛盾的轻重,他还是拿捏得很清楚的。
    只要赵煦一天没撤免他的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的官职,他便要为大宋尽一天心力,努力为将来大宋一统华夏扫清障碍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