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苏轼也不跟他争,毕竟赵孝骞上次给他做的熊掌确实很合他的口味,而他也没把握自已比赵孝骞做得更好吃。
熊掌必须去去臭,原生态的熊掌那味道简直一言难尽,凑近了闻都能令人室息。
火烧去毛去皮后,赵孝骞用黄酒,花椒,盐等调料,将熊掌腌泡起来。
苏轼则在一旁切葱段,烧开水。
李清照在一旁看着二人各有分工忙活,搭配非常默契,不由又笑了。
「谁敢相信,名满天下的成王殿下和苏学士,为了一只熊掌竟然如此认真郑重,你们这模样若被外人见了,怕是要被人笑三年。」
苏轼警了她一眼,道:「熊掌何其珍贵,怎麽认真都不过分,小姑娘到底还是年岁太小,不知『人间至乐是美食」的道理,待你到了老夫这个年纪就知道,人间一切都是虚妄,唯独吃进嘴里的美食才是真实的。」
李清照皱了皱鼻子:「人世间有意思的人和事多了,美食不过其中之一,何必如此认真。」
苏轼摇头叹道:「沧桑大半生后,但愿你还能说出这句话来。」
李清照嘻嘻笑道:「我才不会沧桑大半生,我生来命好,来人间就是享福的。」
赵孝骞处理熊掌的动作突然一顿。
恍间他突然想起了李清照的命运。
这个女人.真说不上命好。
或许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便是与丈夫赵明诚成婚后的那几年。
后来赵明诚去世,金兵南下,国破家亡,李清照颠沛半生,辗转流离,甚至迫于生计不得不改嫁他人,最终在孤独凄凉中郁郁而终。
说起李清照的命运,赵孝骞认为比苏轼更坎坷许多,苏轼不过是仕途不顺,他的个人生活其实不算穷困的,李清照却是穷苦艰困了一辈子。
眼前这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她笑得明媚开朗,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期许,她甚至很自信自己的一生是享福的。
或许,随着历史的改变,李清照的命运确实也改变了吧,
毕竟个人的命运是跟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历史上的金兵南下,国破家亡不会发生,李清照凭什麽不能安享一生康乐太平?
后厨院子里的画面很和谐,各自在忙活,赵孝骞挥散了脑海里乱七八糟的思绪,专心地对付手里的熊掌。
美食在前,别的事都往后稍稍梢。
苏轼做好了准备工作,安静地看着赵孝骞处理熊掌,看着看着,苏轼突然一笑,
道:「子安,你莫看这小姑娘年岁不大,但一身才气可不逊于你。」
「昨夜饮至半酣,她竟作了一首词,当即艳惊四座,令人钦佩。」
苏轼扭头看着拾柴的李清照,道:「小姑娘,你那首词是如何作的?当着赵半阙的面再诵一遍,让他指点指点。」
李清照也不怯场,当即道:「我作的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诵完了整首词后,两眼亮汪汪地盯着赵孝骞,似乎想得到他的夸赞认可。
赵孝骞失笑,这首千古经典佳作,居然是她十五六岁时所作,第一才女果然名不虚传「『却道海棠依旧』」,『应是绿肥红瘦」———-好词!」赵孝骞当然不吝夸赞:「此词定会流传千古,千年以后的学子们坐在课室里,摇头晃脑背诵默写的,便是这首词。」
苏轼也颌首道:「这才气,这灵性,日后必成大家,小姑娘不凡啊!」
李清照听二人如此推崇夸张,虚荣心顿时满足了,小模样傲娇且得意。
烹制熊掌是件很耗时耗精力的事,必须等得起,坐得住。
幸好在美食方面,苏轼的耐心比一般人强了许多,倒是李清照年岁太小,实在坐不住,观察赵孝骞做熊掌没过一会儿,她便没了耐心,在王府里到处游走参观。
赵孝骞当即便叫来一名小丫鬟,让她领着李清照四处走一走,特别交代多驻足他的卧房,重点介绍成王殿下故居这个名胜古迹李清照被丫鬟领走后,苏轼突然笑了。
「子安难道没发现,这小姑娘对你有意思?」
赵孝骞动作一滞,不敢置信地看看他。
苏轼不悦道:「你看老夫作甚?你以为老夫老糊涂了,在你面前胡说八道?」
赵孝骞下意识点点头:「不仅老糊涂,而且老不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