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同盟已成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804章同盟已成
    新政是好是坏,史书早有定论。
    王安石变法最初其实也是在摸索试探,一步步地修正,更改。
    在赵孝骞看来,新政总的来说是好的,只是其中一些条款有些欠考虑,还有一些条款本意是好的,但被地方上的士商地主集团钻了政策的空子,把惠泽万民的好政策变成了祸害百姓的恶政。
    比如王安石曾经推出的青苗法,它的本意是让农民在天灾青黄不接的时候,为了保证全家不被饿死,可以临时向官府借钱借粮种,天灾度过后,农民以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利率归还借款和粮种。
    为了活命,付出百分之二十的利率,其实算是比较合理了。
    但政策落到地方上,官员为了创收肥己,无论是否灾年,无论农户愿不愿借钱,他们却主动向农民摊派借款,不借都不行。
    民斗不过官,于是原本自给自足的农民,却不得不莫名其妙背负百分之二十利息的借款。
    不仅如此,官员还会歪解青苗法,本来百分之二十的利息,被官员解释后,利上加利,利滚利,最终朝廷的政策变成了强行摊派的高利贷,令无数农民家破人亡。
    又比如王安石推出的「保甲法」,大意是以乡村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
    「保申」的意思,是以农练兵,农闲之时让农村青壮参与军事训练,只要参与了,此户便可免除一定的役。
    这道政策的本意自然也是好的,它不仅能免掉农民的部分负担,同时也能为朝廷节省大量的练兵开支,在民间培养合格的兵员,供战时徵召。
    但政策下放到地方,又被当地的官员豪强利用曲解。
    役不减,保甲练兵也要执行,想要免掉役或保甲,那就拿钱来赎,对农民来说,
    无异于雪上加霜,不仅要服役,还要被迫参加军事训练,官府更有了敲诈的理由。
    新政出自朝廷,可以说,它的表面文字并无任何不妥,只是从朝廷往地方推行时,问题却越来越多,农民的负担因为地方官员豪强的故意曲解,也变得越来越重。
    赵孝骞从穿越之日那天起,从来不掺和什麽新政旧法,就是因为两种政策都有缺点,
    对农民来说都是承受不起的负担,
    后来朝堂的新政旧法变成了两大阵营党争的棋子,变成了帝王平衡朝局阵营的工具,
    赵孝骞就更没兴趣掺和了。
    手里没有权力,议论再多都没用,急不可待地表达自己的立场,无论站在哪一方都是取祸之道。
    所以赵孝骞踏入朝堂的那一天起,外人的眼中他只是一个逍遥派,哪一派都不靠,哪一派都有关系人脉,却从来不表达自己到底倾向新党还是旧党。
    直到今日,此刻。
    当着章等一众新党大佬的面,赵孝骞终于表态了。
    新政可以推行,他愿意支持新政,但新政要改,要修正,要真正对百姓有利,至少是利大于弊。
    这个表态很慎重,当着这些大佬的面,赵孝骞不能开空头支票,如果能登上皇位,他还需要这些人支持他的皇权统治。
    「新政要改?怎麽改?」章作为新党领袖,听赵孝骞这麽一说,顿时有些不乐意7.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
    赵孝骞微笑道:「章相公别跟我瞪眼呀,您自已摸着良心说,新政没有任何弊处,大宋的农民真的减轻了负担,朝廷真的考察过新政在地方上是如何实行的?」
    章怀顿时语滞。
    新政落实的情况,他当然清楚,只是人在朝堂,有心无力,政事堂下发政策,章忙着审阅,忙着朝中人事,还要忙着跟旧党斗法,新政在地方上如何落实,他实在无暇过多调研。
    赵孝骞环视众位大佬,语气深沉地道:「我知道诸位支持我,是为了新政继续推行,
    当然,或许也是为了个人的官职和富贵,这些都不重要。」
    「尽管现在我什麽权力都没得到,但我还是要说,新政必须修正,很多地方需要修正,尤其是朝廷如何监督地方落实新政这方面,更要建立完整的监督监察法令。」
    「明明一本好经,被地方上的和尚念歪了,朝廷什麽都不做,眼睁睁看着地方官员和豪强利用新政盘剥勒索百姓,新政在百姓眼里就是恶法,你我迟早会被反噬。」
    「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咱们坐下来继续聊,觉得我说的没道理,慢走不送,我需要的支持,是全心全意,没有任何勉强,不然今日倒向我,明日倒向他,这种人留下反倒是祸害。」
    赵孝骞语气很霸道,屋子里众人面面相。
    良久,参知政事刘生谦授须缓缓道:「老夫支持成王殿下,刚才殿下的话,老夫一字不落都听清了,殿下这般表态,对朝廷,对天下很是负责,而且老夫确实认为新政弊病不少,应该修正一二。」
    说着刘生谦环视众人,道:「老夫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