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978章为国选才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赵孝骞坐在如今的位置上,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天下苍生的温饱和生死,都系于一身,而要改变大宋如今的现状,必须做出很多改革。
设立监察府,推行新政,开讲武堂等等,这些都是他的改革措施。
大宋重文轻武的毛病,是刻在臣民骨子里的,所以才有了那句「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俗语。
就在数年前,大宋还在对辽国忍气吞声时,武将士卒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很低的。
大宋军制采用的是雇兵制,一旦入了军队,无论禁军也好,厢军也好,通常都是被人看不起的。
在人们固有的观念里,只有生活里混得非常失败,实在没有活计和生路了,男人才会选择去当兵。
而当了兵以后,就要默默承认别人鄙夷的目光,自觉地低人一等,尤其是在文官面前,一个八品小官都能指着四五品的武官的鼻子骂娘,骂得理直气壮,武将还偏偏不敢顶嘴,只能老实受着。
保家卫国的军人被人如此轻视,对国家来说,无疑是会出大问题的。
平日里处处被人瞧不起,敌人打上门来,老子凭什麽给你们卖命?
大宋的军队曾经一败再败,不管顺风局还是逆风局,都被打成了败仗,与如今大宋轻视军人的风气不无关系,可以说是根源原因。
直到后来赵孝骞发明了各种火器,亲自率军与西夏和辽国交战,打了几场漂亮仗,让大宋臣民扬眉吐气后,将士们的地位才高了一点点,总算能收获臣民们敬重的目光了。
情况确实有改变,但是,还不够。
赵孝骞要做的,是把将士们的地位再往上提一提,不求达到后世子弟兵处处受人尊敬爱戴的效果,至少将士们走在路上能够让百姓拍拍他们的胸脯,赞一声「好汉」。
所以,讲武堂的开设,就很有必要了。
一来为了提高将士们的地位,二来为了从军队里选出合适的将才帅才,让赵孝骞从此不愁无将可遣。
毕竟未来一二十年里,大宋可能会面临很多场战争,灭亡西夏辽国后,大宋将会转为战略主动,疆土向外扩张,包括探索和征服新大陆等等,这些都需要用战争来解决。
这一世大宋有了赵孝骞的存在,未来的大航海时代一定不会落后于西方,在影响后世千年的变局里,大宋一定要抢先占到先机。
「讲武堂……或许可行。」许将点头,首先表了态:「臣忝为枢密使,也觉得大宋这些年良将难寻,毕竟这百年来重文轻武,朝野间有点本事的男儿汉大多不愿参军,因为会被人看不起。」
「若是朝廷设立讲武堂,为国选将帅之才,想必会有很多人动心,这些年大宋王师装备了火器,对外征战唯胜不负,不仅长了臣民的脸面,将士们也不再向以前那样被人看不起了。「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既然冲元先生也认为可行,那就拿到朝会上议一议吧。」
许将苦笑道:「拿到朝会上议,恐怕反对的人会很多,官家应该清楚,百年来的积弊,非一朝一夕之功,大多数人还是很守旧,很保守的,官家欲提高武将士卒的地位,文官们可不会轻易答应。」
赵孝骞叹了口气:「朕每次推行新的政令,最后的结果都会引起一场地震,要麽罢免大批官员,要麽杀人立威,难道这一次也无法避免?」
许将缓缓道:「臣以为,官家不如再等等,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什麽时机?」
「官家莫忘了,种建中正率军征战西夏,此为灭国之战,若能灭掉西夏,同时大宋占了天大的好处,捷报回京,自是臣民欢庆,那时官家再趁势提出设立讲武堂,阻力或许就没那麽大了。」
赵孝骞两眼一亮,对呀,自己咋把种建中的六万灭国大军给忘了?
这一战的胜负其实基本没有悬念了,现在看的是种建中所部灭掉西夏后,能给大宋带来多大的利益。
无论疆土,城池,牧场,还是钱财,粮食,战马,以及对丝绸之路的彻底掌控,这些都是利益。
捷报送到汴京时,必是举国沸腾欢庆,大宋王师更是扬眉吐气,这个时候再提出设立讲武堂,问题就不大了。
当然,反对的声音或许仍然有,不过人数不会太多,毕竟军队对国家的作用,通过灭夏一战,朝臣们大约也看明白了。
国家得到了利益,私人难道没利益?就算只站在利益的角度,朝臣们反对的声音应该不会太激烈。
赵孝骞的心情稍微松快了一些,然后抬眼打量着许将,嘿嘿一笑。
「都说文人狡猾,以朕看来,状元公更是诡计多端,眼睛都不眨一下,便献上了良策,冲元先生之才,朕算是见识了。」
「您的这些本事,以后记得也要毫无保留地教给朕的犬子,那小子还没进大学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