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西北急奏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939章西北急奏
    越到上层,越能发现是非善恶的混淆不清。
    这是残酷冰冷的现实。
    石仲先究竟为何而死,在这些接触到案情的朝臣心里,真相已经不重要了。
    为了朝局的稳定,为了官家的圣名,无论石仲先这个人究竟是忠是奸,他必须只能以坏人的形象公之于众。
    而且,从事实来说,石仲先在宫门前自尽无论背后的原因是什麽,仅凭这一个举动,就已足够证明他对官家对朝廷不忠了。
    朝会上,蔡京作了结案陈词后,拿出了一摞厚厚的罪证。
    罪证有理有据,任何人都无法反驳。
    于是,蔡京宣布石仲先的案子终结。
    朝臣们自然无话可说,无论出于任何原因的考量,石仲先一案就此终结,对朝堂自然是好事。
    民间市井的舆论已经造出了声势,如今汴京的街头巷尾都在骂石仲先是个奸臣,他死得活该,谁叫他阻碍官家推行新政。
    方田均税法的具体内容,不知被什麽人在民间科普,如今的百姓们也都知道了这条新政的好处,他们更知道这条新政能够给百姓和农民带来利益。
    为百姓带来利益的新政,自然是善政,德政,谁若反对,谁就是奸臣。
    自古以来,民间百姓的价值观就是这麽朴实无华。
    民间的舆论已经影响到了朝堂,所以今日的朝会上,也没有朝臣站出来反对方田均税法了,毕竟谁也不想抹黑自己的名声。
    没错,文官的软肋,就是「名声」,一拿一个准。
    随着蔡京的话说完,大庆殿内一片沉寂。
    赵孝骞坐在龙椅上,目光平静地扫过群臣的表情,然后在章惇的脸上多停留了一会儿。
    章惇面无表情,他已意识到严重的职业危机了,但他的忧虑和惶恐根本不会表现在脸上。
    「石仲先一案已终结,愿朝堂诸公引以为戒,不可自误。不是说选择一种壮烈的死法就能名垂青史,忠就是忠,奸就是奸,真相是不可能瞒得住的。」赵孝骞缓慢的语声在大殿内回荡。
    「石仲先的家产抄没充入国库,三法司及监察府按大宋律处置石仲先及其亲眷,涉案馀党一并查处,此案勿复奏也。」
    赵孝骞说完,殿内群臣无论心里怎麽想,只能躬身应是。
    朝会继续举行,章惇禀奏国内的各种繁琐事宜,从农桑到修堤,从商业到军事。
    君臣有条不紊地商议,争吵,最后做出决策。
    朝会的效率很高,基本说完一件马上就是下一件。
    赵孝骞的性格本身很务实,不喜欢虚头巴脑地跟群臣讨论圣贤经义,高喊什麽口号。
    一切都是就事论事,遇到争执比较激烈的问题,就暂时搁置,容后再议,遇到没有异议的问题,就快速通过,颁行地方。
    朝会的本质,就是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机器运转的原理,就是高速有效,机器不会停下来跟你讨论什麽形上学的东西。
    当章惇奏事完毕之后,殿内又是一片沉寂。
    赵孝骞心里清楚,其实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没说,也没人敢提。
    那就是「方田均税法」最终是否落地,是否施行。
    这是最近朝堂君臣博弈的关键问题,也是最近一切混乱的源头。
    朝臣没人敢说话,赵孝骞却微微侧身,望向一旁站立侍候的郑春和,低声问道:「宫中庆寿殿可有动静?」
    郑春和一怔,然后飞快地道:「禀官家,从昨日到今早朝会之前,奴婢并未收到庆寿殿的任何动静。」
    赵孝骞沉默片刻,然后哂然一笑。
    好吧,估摸向太后还在考虑如何给他交代十二万顷田产的事。
    毕竟偌大的田产要打着支持官家新政的旗号交出去,它已不仅仅是向太后一人能做决定的事了。
    娘家那麽多外戚,他们的名下皆有田产,谁会甘愿将偌大的田产莫名其妙上交朝廷?
    在古代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田产可是他们的命根子啊。
    除了太监宦官,谁会主动把命根子交给别人?
    赵孝骞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既然事情解决需要时间,他会给向太后充足的时间,不差这几天。
    不过如果几天以后,向太后还是没能给他满意的交代,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十二万顷土地,就算是皇帝也会眼红的。
    它最少能安置百万失地的农民,皇帝能不眼红吗?
    「老郑,散朝之后,以朕的名义,给太后挑一批今年地方进贡的贡品,送去庆寿殿,就说是朕孝敬太后的,你亲自送去。」赵孝骞淡淡地道。
    郑春和急忙领旨。
    时间可以给,但压力也要适当地加一下。
    向太后还没有给出交代,今日不宜宣布方田均税法施行。
    赵孝骞正准备散朝,却见一名宦官匆匆走入殿内,跪在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