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671章再要三城
谈判时锱铢必较,不卑不亢的萧奉先,私下里与赵孝骞见面时却完全换了一副模样。
那种恭敬小心的态度,好像赵孝骞是他的顶头上司似的,言语和表情处处透着一股逢迎的意味。
赵孝骞对萧奉先的态度倒是无所谓,反正他只是一颗棋子而已。
只要把这颗棋子喂饱了,它就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给日薄西山的辽国背后狠狠推一把,直至推下万丈深渊。
「不出意外的话,辽帝给你们使团的底牌,应该是送出燕云十六州,换取我大宋永罢刀兵,两国签下类似『澶渊之盟』的和议,对吧?」赵孝骞问道。
萧奉先笑道:「殿下果然聪慧无双,一语中的,没错,在下率使团赴宋之前,耶律延禧便是如此交代的。」
赵孝骞沉默片刻,缓缓道:「不够。」
萧奉先愕然:「殿下觉得不够?」
赵孝骞没回答,扬声令屋外的陈守拿土地进来。
当着萧奉先的面,赵孝骞展开地图,二人的目光落在地图上。
赵孝骞指着地图,道:「燕云十六州已是我大宋的囊中之物,辽国给与不给,我宋军都将拿下,所以,送出燕云十六州其实不够诚意。」
萧奉先愕然,原来这位赵郡王刚才当着众人的面说的话是真的,他是真觉得辽国给的诚意不够。
当然,萧奉先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和立场,此刻并没有像刚才那样与他争论,而是非常诚挚地道:「殿下还需要什麽?」
赵孝骞指了指地图上的某处,缓缓道:「除了燕云十六州,我还要燕云之外的来州,辰州和苏州,以及城池方圆范围内的土地。」
萧奉先凝目望去,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地图上的来州,辰州和苏州,恰好是辽国境内渤海湾沿海的三座城池。
三座城池在渤海湾边形成三角之势,像三根铁钉牢牢地钉在渤海湾的西南北三个方向。
尤其是辽国的苏州,与大宋原有的登州互为犄角,一南一北隔海对望,恰好扼住了渤海湾的进出口。
是的,大宋和辽国都有一个地名相同的城池,名叫「苏州」。
大宋的苏州自然是众所周知的江南,而辽国的苏州,却是后世的大连市,正好处于渤海边。
萧奉先盯着地图,很快明白了赵孝骞的用意,同时暗暗佩服赵孝骞的眼光之毒辣狠准。
这三座城池若归了大宋,等于大宋完全实现了对渤海湾的控制。
如今看不出三座城池的价值,但若是换个思维角度,多年以后大宋实现了华夏统一,那麽渤海湾便是天然的港口。
用来发展水军,或是造船出海,那麽北方的木材等原料便可源源不断地提供,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不可否认,萧奉先是辽国的奸臣,但奸臣不是蠢货,甚至于,奸臣比普通的臣子更聪明。
萧奉先看了一眼地图后,顿时明白了赵孝骞的用意。
「殿下,未来大宋欲打造水师?」
赵孝骞笑了:「你这麽聪明,将来辽国亡后,倒是可以给你一个实权的官儿。」
见赵孝骞没否认,萧奉先愈发惊讶。
宋人的聪慧,实在强于辽人甚多,如今大宋还未统一华夏,这位郡王殿下已开始筹谋未来数十年后的战略布局了。
他的志向与野心,绝不止于灭亡辽国,而是要征服星辰大海。
见萧奉先明白了,赵孝骞也就不浪费口舌解释,只是淡淡地道:「这三座城池,是我向耶律延禧提的条件,若能答应,我大宋可暂时休兵,若耶律延禧不答应,我大宋径自去取。」
萧奉先呵呵一笑:「我听说殿下麾下的两位大将种建中和宗泽,各率两路兵马,每日向南京析津府推进十里?」
赵孝骞也笑道:「不错。」
萧奉先道:「如此,耶律延禧应该会答应的,他马上要即位了,朝中太多事务要解决,还要制衡朝中的势力,清除一些党羽,内忧已让他焦头烂额了,根本承受不起外患,殿下如此给他施压,他不答应都不行。」
顿了顿,萧奉先又道:「耶律洪基之前调集了二十馀万大军,已集结于析津府,辽国君臣其实现在很害怕宋军突袭析津府,这二十馀万大军,已是辽国最后的底牌了。」
「照以往的战果,宋军若是对这二十馀万辽军动手,很大概率将会一举歼之,辽国的兵备将愈发雪上加霜,一蹶不振,所以耶律延禧一定会保住这二十馀万辽军。」
「只要两国达成了和议,耶律延禧就会下令二十馀万辽军后撤,从此两国疆界重新勘定,宋国大获全胜。」
赵孝骞沉默片刻,却突然道:「你能说服耶律延禧将这二十馀万辽军留在边境上麽?」
萧奉先大吃一惊:「殿下这是何意?」
「不要问原因,你只说结果,能不能办到?」
萧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