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下马碑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我们三人出了村子,来到西山山麓。
    史久丰在英子坟前,只留下一句“等我”,便头也不回的走在最前面。
    我们向着平顶峰进发,一路上我既要留意山石榴的蛛丝马迹,又要用诊山寻龙辨别方位,时不时的还要关心一下史久丰的状态,生怕他一口气儿没喘匀,直接昏死过去。
    好在史久丰状态颇为不错,并没有拖缓行进的速度。
    大嘴则是每走一段路,就朝天开一枪。
    这可不是浪费子弹的做法。
    而是在测绘二班时,老班长教给我俩走山路的窍门。
    如果不是要进山打猎,就可以用朝天开枪的法子。
    沿路的走兽猛禽,听到枪声,大部分都会乖乖让路。
    当然,黑瞎子和野猪除外。
    这俩玩意,脑仁儿加一起,都不够二两。
    想让它们让路,那绝对是城门楼子上挂门帘,没门儿。
    好在一路上并没有遇到这俩憨货。
    等到了次日傍晚,我们便来到了平顶峰脚下。
    我估算了一下我们的速度,应该比山石榴的脚程稍快一点。
    这小子身上有伤,又被大嘴打了个半死,肯定不会比我们还快。
    接下来,就是找到墓道口,守株待兔,先将山石榴逮住。
    我抬眼看去,就见平顶峰高耸入云。
    峰头之上,犹如仙人执剑,将其齐齐切断。
    怪不得此峰会有平顶峰之称。
    起初用诊山寻龙歌勘察地势时,我还没有特别直观的感受。
    如今来到实地一看,这才明白为什么此地的林场,会被叫做千山林场。
    原来八座护山环绕在平顶峰周围,护山之下,还分支出无数高低错落的起伏山峦。
    如果每一处起伏都算作一座山的话,那这处长白山支脉被称为千山,绝不为过。
    大嘴说:“陈大夫,快伸手闭眼,探一探平顶峰下是不是有空腔。”
    我知道大嘴又在调侃我。
    我说:“早探过了,有空腔。”
    “那墓道口在哪?”
    我一时语塞。
    并不是诊山寻龙看不出哪里是墓道口,而是平顶峰下的空腔,有些过于奇怪。
    怎么形容呢?
    可以说这座深山大墓,完全没有墓门入口,或者说,处处都是墓门。
    我甚至感觉,这个墓主人如此明目张胆的设计,就是为了引诱盗墓贼来挖。
    越是这样,我越不敢轻易尝试。
    乔无斗和山石榴都是前车之鉴,我只怕一时出错,再惹出无妄天灾。
    我问史久丰:“你所说的咏鹅韵律,是用在这里的吗?”
    史久丰摇头。
    大嘴说:“那啥时候用,抠脚的时候用?”
    史久丰依旧不语。
    大嘴早就有些看不惯,他这种故作高深的模样。
    刚要上前理论,就被我拦了下来。
    我说:“先从这边走,这边地势和其余地方略有不同,似乎有些蹊跷。”
    说着我就拉着大嘴,走在最前面。
    大嘴故意把声调提了几分,抻着脖子说:“陈大夫,你拦着我干啥,现在是墓外,他不言不语也就算了,等到了墓里面再不说话,岂不是会被他坑死?”
    我小声说:“他一个疯子,还是将死之人,能陪咱们来已经很不错了。要是他最开始就不来呢?你还能说出他的不是吗?”
    “也对。”大嘴挠了挠头。
    这时,史久丰对着树林中一指,说:“今晚就在那里过夜,明天一早我就可破开墓门。”
    “嗯?”
    我拨开挡住视野的树枝,就看到不远处有一处凸起的空旷地界。
    空地上,有一个古楼。
    古楼不高,大概只有三层。
    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导致古楼外墙和周围的建筑几近坍塌,唯有这间木楼保存完好。
    我们穿过树林,蹚过沉积的落叶,费力的来到了古楼近前。
    但见这座古楼飞檐翘角,外梁立柱之上,刻绘祥云图案,云中龙凤游走,隐约可见几个仙人牵龙踏云而来。
    可惜的是,这些木质材料龟裂严重,很多细节已经看不清晰。
    我说:“大嘴,你不觉着这种建筑风格很眼熟吗?”
    大嘴稍一回想,“你是说,小连峰峰顶的墓内园林?”
    “正是。”
    大嘴又细细看去,连连点头道:“几乎一模一样,估计图纸都用的一张……哎呦卧槽……”
    大嘴只顾抬头看古楼,没有注意脚下。
    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险些摔倒。
    “啥玩意?”
    大嘴拨开脚下杂草一看,就见一个石碑藏在其中。
    碑身倾斜幅度很大,这才完全没在了草里。
    “陈大夫你看,这上面有字……念什么啊这是……”大嘴歪头看着石碑。
    碑上刻有三字,方笔折角,骨力雄浑。
    父亲曾教过我以字形断代,我只粗略的看了一下,就认出这种刻法,属于魏碑。
    还没等我读出上面的文字。
    史久丰便说道:“天门驿。”
    这里是个驿站?
    我有些不解。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在平顶峰的山脚下。
    这种地方,怎么会有驿站?
    自古以来,驿站的作用就是在途中提供食宿,还有换马。
    平顶峰周围千山环抱,鸟飞都费劲,谁会到这里住宿,谁又会在这里换马?
    大嘴还在地上没起来,他的视角更低一些。
    他透过杂草,指了指前面,说:“快过去看看,那里还有石碑。”
    我快走几步,来到近前。
    “这是……”我眉头一紧。
    因为在我眼前的,正是下马碑和栓马桩。
    而且这个栓马桩,我之前在小连峰地洞中见过。
    正是立在岩洞之中的狐首石人。
    这尊狐首石人倒在地上,全身风化严重,特别是下半身,几乎看不出原本的样子。
    即便是这样,我仍可以清晰的看到,石人的手腕处,有明显的勒痕。
    能在石头上造成如此明显的勒痕,绝对不是拴马缰绳能够磨出来的。
    看样子更像是铜器或是铁器。
    难道这里真的拴过马?
    但是什么样的马,会用铜铁缰绳?
    就在我疑惑的时候,忽听空中雷声阵阵。
    一团团黑云从四面八方涌来,汇集在我们头顶。
    大嘴说:“卧槽,这墓门还没摸到,就又来天灾了?”
    一旁的史久丰缓缓开口道:“这不是天灾,这是墓主人提醒我们要下马了。”
    “下马?这鬼地方,谁骑马来啊?”
    史久丰说:“哦,差点忘了。确实不用下马……”
    说着他指着地上的狐首石人,继续说道:
    “因为这是下龙碑和栓龙桩。”
    “龙?”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