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接到侍卫的禀报,萧迟很快过来。
听到行礼声,姜心棠回头。
萧迟一踏入王贵妃寝宫大门,就看到姜心棠和新帝面对面站得很近。
他原本就沉的脸色,更沉了两分。
“过来。”
在离两人还有十几步距离处,萧迟停下,朝姜心棠伸手。
姜心棠在看到他时,就已经朝他走去,白皙柔软的手放入他宽厚大掌中。
“王贵妃只是个弱女子,五十军棍打下去,命就没了,我自作主张让侍卫停了手,你饶她这一次,也莫怪侍卫。”
姜心棠仰头看着萧迟,声音......
**二百二十一**
展览结束后,春棠和李然回到档案室,窗外的海棠花已经谢尽,只剩几片零落的花瓣挂在枝头,像母亲们留在人间的温柔余音。
她们继续整理展览后寄来的信件与照片,有些是读者寄来的母亲旧物照片,有些是他们亲手写的回忆片段。每一封来信,都像是一个母亲的声音,在岁月里轻轻回响。
“你还记得那位写信的加拿大读者吗?”李然翻出一叠信件,指着一封泛黄的信封说,“他这次寄来了他母亲年轻时的照片。”
春棠接过信封,轻轻抽出照片。照片上是一位穿着旗袍的年轻女子,站在一棵海棠树下微笑。她的手里捧着一本书,目光温柔而坚定。
“原来,她年轻时也爱读书。”春棠轻声说,“难怪她会寄菜谱给他,也会写信告诉他,生活不止眼前的锅碗瓢盆,还有诗和远方。”
李然点点头:“也许,母亲们不只是我们记忆中的模样,她们也曾是少女,也曾有梦想,只是后来,她们把梦想藏进了柴米油盐里。”
春棠沉默片刻,忽然说:“我想,我们该做点不一样的。”
**二百二十二**
那天晚上,春棠独自坐在书桌前,窗外的月光洒进来,映在桌上的笔记本上。她翻开新的一页,写下:
“母亲的青春,藏在一张泛黄的照片里,藏在一封未寄出的信里,藏在一本旧日记里。”
“她们也曾是少女,也曾有梦想,也曾渴望远方。”
她想起自己的母亲,那个总是忙碌在厨房、操心她学业的女人,是否也曾有过梦想?她是否也曾想走出去看看世界?
她翻出母亲的旧日记,翻开一页页泛黄的纸张。她从未认真读过这些文字,直到现在,才真正静下心来。
“今天,女儿考了第一名,我很高兴。”母亲的字迹工整而温柔,“可我却想起了我年轻时的梦想??去北京读大学。”
“那时候,家里穷,我只能放弃。如今,我只希望她能替我看看更大的世界。”
春棠的眼眶湿润了。原来,母亲从未停止过梦想,只是把梦想藏进了生活的缝隙里。
她继续写道:
“母亲的爱,不只是厨房里的烟火气,不只是缝补衣物的耐心,不只是深夜守候的温暖。”
“她们也曾渴望自由,也曾向往远方,也曾有过自己的青春。”
“而我们,是否曾真正了解过她们?”
**二百二十三**
第二天,春棠把想法告诉了李然。
“我想做一个新的专题,叫‘母亲的青春’。”她说,“不只是记录她们作为母亲的爱,还要记录她们曾经的梦想、她们的青春、她们的故事。”
李然听后,眼神里闪过一丝光亮:“好。我们可以采访母亲们本人,或者由子女来讲述她们年轻时的故事。”
她们开始联系愿意分享母亲青春故事的人。第一位受访者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她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但她保留着母亲年轻时写下的日记。
“我妈年轻时特别爱读书。”老人拿出一本泛黄的日记本,“她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
“她写过很多文章,也写过小说,可惜那时候条件不允许,她只能把梦想埋在心底。”
春棠翻开日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母亲年轻时的心事。她写自己在图书馆里偷偷抄录喜欢的诗句,写她第一次读到鲁迅时的震撼,写她对远方的渴望。
“我想去北京,去看看天安门,看看紫禁城。”她在某一页写道,“可我知道,我大概只能在厨房里写诗。”
春棠合上日记本,心里一阵酸楚。她问:“你母亲后来还写吗?”
老人点点头:“她没放弃过。她每天都会写一点,哪怕只是几句话。”
“她说,写作是她唯一的自由。”
**二百二十四**
采访结束后,春棠和李然走在回家的路上,夜色温柔,街道两旁的灯光像母亲们留在人间的目光。
“你知道吗?”李然忽然说,“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做这件事,不只是记录母亲的爱,也是在寻找她们曾经的自己。”
春棠点头:“是啊。我们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