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克传弓冶,分化瓦解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皇帝一句话,全然出乎王崇古意料,也乱了他的方寸。
    入阁!?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信重?
    拉拢?
    挑拨?
    王崇古心情莫名,交织着意外、惊喜、警惕、探究等复杂的情绪,不一而足。
    他思绪电转,绞尽脑汁,却因对皇帝了解实在没多少,心中拿不太准。
    王崇古稍微回过神,欲言又止——这几日本就陷入了两难,事情还未结果,又来一桩更为疑难的事情。
    他就这样手足无措地,被皇帝拉到了殿里。
    朱翊钧不着痕迹打量王崇古的神色与肢体动作,见其神色仍是略有戒备,心下了然。
    他也不给王崇古答话的机会,嘴上不停:“杨卿三朝驱使四十余年,乃是我大明腹心之臣,尽管朕数番挽留,却奈何春秋有时,谁也忤逆不得。”
    “只是,杨卿出入将相,文经武纬,乃天下倚以安者,这一致仕,内阁就再无这般高屋建瓴,熟悉兵事的重臣了。”
    他看向王崇古:“朕昨夜辗转反侧,思前想后,便想到了王卿!接替内阁兵事,恐怕无有比王卿更合适的了。”
    说着,便让太监给王崇古赐座,让他与自己一同就食。
    自己则端起一碗银耳莲子羹,就着桂顺斋的糕点,直接吃了起来。
    王崇古沉默半晌,也并未坐下,缓缓开口道:“陛下,如今代杨阁老署理内阁事务的,乃是臣的外甥。”
    “舅甥同时在朝为九卿,已经是陛下开恩了,不避嫌忌了,臣又岂能再有奢望,让陛下承受过于宠溺的名声?”
    说不心动是假的。
    毕竟是内阁辅臣,百官之首,没有一个大臣能无动于衷。
    他的祖父王馨只是学正,父亲王瑶则是身份低微的商人,直到他这一代,才终于能光耀门楣,流芳县志。
    如今摆在他面前的,是人臣的顶点,也是光宗耀祖的极致。
    宣麻拜相!
    但王崇古并没有昏了头脑,直接答应——虽然久在边塞,但王崇古最基本的素养还是没落下。
    甥舅同时入阁这种事,必然是要引起猜忌的。
    即便皇帝信任,朝臣们也会发了疯一样弹劾。
    是故,皇帝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们甥舅一同入阁。
    他这样说,只是以退为进,听一听皇帝的态度——皇帝将自己高高架起,要送进内阁,很难不让人想到是在玩“二桃杀三士”的手段。
    是当真需要他,还是想借此挑拨晋人,用完就扔?
    朱翊钧将食物咽下后,不徐不疾道:“别说你那外甥,便是元辅、高阁老、吕阁老等,都从未巡抚过地方,总督过九边。”
    “如今朕就是需要一名懂地方情事,明晰边镇虏患的重臣,为朕倚毗,能在内阁措画九边兵事。”
    “这个位置,除了王卿,还有何人能为之?”
    他也不去接王崇古话里的茬,什么舅甥同入内阁?没有的事!
    说起晋党这几人,就数张四维私心最重,阴险狡诈。
    什么明码标价给大商贾站台,写墓志铭这些小事也就罢了。
    收受贿赂,给人办事,算他个人之常情。
    提拔乡党,扶持晋商侵吞国资也可以略过不表。
    但,其人历史上的作为,听闻之后,几乎没有不升起厌恶之情的。
    彼时张居正得势,张四维便谄媚在先,等张居正死后,其人当即便反攻倒算,为人就可见一斑。
    这也就罢了,若是能在反攻倒算后,换张新皮继续革新,未尝不是个人物。
    可其人却以士绅损害过大,使他们都“丧其乐生之心”为由,奏请将新法也一并废止。
    而后亲手停止了清账田亩、废除了考成法、恢复了两税制等等。
    就这样的一个只有私心,全无理想信念的人,怎么能让其入阁?
    朱翊钧都开了天眼了,却还让这种人入阁,那不是给故意给自己找不自在?
    相较之下,王崇古倒是还有的救。
    朱翊钧翻阅了王崇古隆庆年间,所有的奏疏。
    无论是巡抚宁夏,还是总督陕西,至少王崇古在本职工作上,还算是尽职尽责。
    尤其是王崇古在俺答封贡上,积极的态度,一跟河套吉能封贡时,王之诰不情不愿,推三阻四比起来,就显出前者的得力了。
    固然有私心,却也是能用之人。
    皇帝一番话合情合理,王崇古也挑不出毛病来。
    比起自家外甥,他王崇古确实更适合接替杨博的位置。
    单论对九边虏寇的了解,就不是别人能比的,更别说近来土蛮汗犯边、皇帝又想整饬兵备等等。
    最重要的是,外甥还年轻啊!
    自己的仕途,这或许是最后的机会了!
    唯一值得顾虑的是,这样一来,恐怕不利于晋人团结。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