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警惕,为大汉争取到宝贵的准备时间。</P>
而一旦司马懿按捺不住,选择进攻,那便是蜀汉收复河内的最佳时机。</P>
随着刘禅的命令下达,宫中的气氛也逐渐变得紧张而有序。</P>
侍从们匆匆穿梭于各殿之间,准备着诏书与信使的出发。</P>
而刘禅,则在群臣的簇拥下,缓缓步入内殿,准备休憩。</P>
秋风瑟瑟,卷起共县城头斑驳的尘土,也吹散了连日来紧绷在司马懿心头的那股压抑。</P>
自被汉军紧追不舍,一路逃至此地,他终得片刻喘息。</P>
然而,这短暂的安宁并未让他有丝毫的放松,相反,他的眼神更加锐利,眉头紧锁,仿佛能穿透秋风,直视那遥远的朝歌城。</P>
共县虽小,却地处要冲,是连接魏、汉两地的咽喉之地。</P>
司马懿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连绵不绝的山峦,心中五味杂陈。</P>
他深知,此刻的平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大汉的动向,将直接决定魏国的未来。</P>
正当他沉浸在深思之中,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P>
一名身着黑衣,面容冷峻的校事府密探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的身旁,双手呈上一封密信。</P>
司马懿拆开一看,脸色骤变。</P>
信中所述,大汉皇帝在一次突如其来的刺杀中遭遇火药轰炸,虽传闻中旨宣称皇帝无恙,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却让人心生疑虑。</P>
“怎么可能?”司马懿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P>
他精心布置的后手,本应在这场混乱中起到关键作用,为何会突然失效?</P>
难道真的是天命难违,大魏气数已尽?</P>
司马师见状,快步上前,轻声问道:“父亲,信中可有其他消息?”</P>
密探闻言,压低声音继续汇报:“据闻,大汉皇帝已下令,召皇长子刘嗣前来邺城。”</P>
司马师闻言,眼中闪过一抹精光,他迅速分析着这条信息的含义:“父亲,此中必有蹊跷。若非刘公嗣伤势严重,难以主持大局,汉国怎会如此急迫地召皇长子前来?”</P>
司马懿闻言,眼神闪烁,似乎在瞬间捕捉到了什么。</P>
他转头看向密探,声音低沉而有力:“汉军军势如何?可有继续追击?”</P>
密探摇了摇头,回答道:“汉军并未继续追击,似乎是在全力稳固新占领的地盘,消化战果。”</P>
司马懿听后,沉默片刻,随后缓缓转身,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P>
此时,司马昭也走了过来,他年轻的脸庞上带着几分急切:“父亲,汉国皇帝若真的危在旦夕,这正是我等大展宏图,建立不世之功的绝佳时机!”</P>
司马懿没有立即回应,而是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P>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权力更迭,更是一场关乎魏国未来的生死存亡之战。</P>
他必须谨慎,必须确保每一步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P>
片刻之后,司马懿睁开眼睛,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P>
他看向两个儿子,声音沉稳而有力:“汉国皇帝的情况尚未明朗,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师儿,你即刻前往汲县,密切关注汉国的动向;司马昭,你负责整顿兵马,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P>
说完,司马懿又转向密探:“你继续潜伏,密切监视汉军的动向,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即汇报。”</P>
三人领命而去,只留下司马懿一人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渐渐模糊的山影。</P>
他的身影在秋风中显得格外孤独,但那双眼睛却透露出无比的坚定和决心。</P>
接下来的日子里,司马懿仿佛变成了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日夜操劳,既要关注前线的战况,又要处理军中的事物。</P>
他的脸上逐渐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依旧明亮如炬,透露出不屈的意志。</P>
与此同时,司马师在汲县的情报也源源不断地传来。</P>
大汉皇帝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