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二次茶会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尹青松这位城主赫然在座。
    原本应该在六年前抑郁而疾的刘秉忠,找到新的人生意义后,如今64岁依然生龙活虎。
    如今48岁的郭守敬因为治水、通渠、疏通漕运有功,先升任工部郎中,后任太史院同知。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在四海测验的丰富资料支撑下,编制了一部十分精良的历法《授时历》,同时陆续整理成《推步》《立成》等多种著作,名扬海内。
    如今46岁的张君宝在游历天下,见宝鸡山泽幽邃而清,乃就居焉。中有三尖山,三峰挺秀,苍润可喜,因自号为三丰居士。入终南山修炼,拜火龙真人为师,得金丹之法。炼丹四载,功效全无。火龙道人曰:金丹之道,须法财两用。三丰平素乐善好施、身无余财,涕如雨下,拜辞恩师,迷茫中另寻长生之道。
    如今44岁的文天祥,经历颇多苦难,大宋灭亡,母亲和唯一儿子死于兵乱,妻子和女儿被抓走为奴,颇有心灰意懒之感。
    如今42岁的张弘范则是满面春风,一副功成名就,要名留青史的模样。
    “咚”
    至温禅师一声木鱼,将众人思绪唤回,小沙弥将茶水分与众人,众人细细品尝“茶禅一心”之味。
    但此时的心境却与八年前产生了很大不同。
    他们有的找到了自己新的人生方向,有的坚守自己的初心不改,有的陷入迷茫,有的情绪高昂。
    “履善,宋国已亡,国主好儒学,若是你有心投降,老夫可以做个中人为你引荐。”
    刘秉忠这些年也经常听闻南方战事,对文天祥的气节颇为认同,有些不忍心见这样的英才陨落,以他对忽必烈的认识,若是文天祥肯降,高官厚禄封爵都不在话下。
    文天祥却摇头拒绝,道:“国家亡了,我只能以死报国。倘若因为宽赦,回归故乡,或以高官继续侍奉蒙古,苟且偷生,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负抛弃,那样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的劝降,文天祥已经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在他被抓后,忽必烈便派降臣王积翁前去劝降,被他严词拒绝。
    “履善,你我立场不同,但我敬佩你的为人。但宋庭昏庸无道,不知人善任,终遭灭亡。你已为宋庭尽忠,何必再苦苦执着。”
    郭守敬也有些不忍,继续劝说。
    文天祥继续摆手道:“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众人之天下也。宁可朝廷负我,我不负朝廷。我所为者,非赵家宋室之朝廷,而是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之朝廷。若是我降了,那我有何面目去见崖山壮烈殉国的十万军民百姓。”
    “胡说!那些愚民分明是愚忠而死,何来壮烈之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国,你竟然至今仍执迷不悟!”
    张弘范拍案而起。
    “咚”
    至温禅师再次一敲木鱼,温声道:“张元帅,佛门茶室,不可大声喧哗。”
    尹青松也抿了一口茶,示意张弘范坐下。
    张弘范悻悻而坐,却犹自不平,对文天祥道:“你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如今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陛下有言,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富贵荣华。皇帝陛下对你如此优待,竟如此不知好歹!”
    文天祥泪下哽咽道:“我曾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只盼柳女、环女做好人,吾已管不得了。”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履善兄之德已近不朽矣。”
    一直追求长生的张三丰叹服出声。
    “文少保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足以流传史册,立言之不朽,不过如此。”
    尹青松这时才插话道:“少保此去大都,恐怕再难有相见之日,不知可否再留一篇墨宝于此,以供后人赡养。”
    刘秉忠、郭守敬、张三丰也纷纷相邀。
    张弘范却更加不忿,自从灭宋之后回归,一路之上各大城池接风洗尘,都是对自己歌功颂德,各种吹捧,怎么到了这里就反过来了。
    我还是不是蒙古汉军都元帅?镇国大将军,蒙古巴图鲁!你们竟然如此忽视我?
    “拿笔来,本将军也要作词一首!”
    张弘范虽然军旅世家,但文采不弱,即便是老太师伯颜也对他这位文武双全的将帅赞誉有加,他准备要好好露一露文采,给他们看看,让他们知道自己不但打仗比文天祥厉害,做词更是比他要强上百倍!
    小沙弥将笔墨纸砚奉上,张弘范饱蘸浓墨,挥笔写下了一首木兰花慢。
    标题为:征南。
    “混鱼龙人海,快一夕,起鲲鹏。
    驾万里长风,高掀北海,直入南溟。
    生平许身报国,等人闲、生死一毫轻。
    落日旌旗万马,秋风鼓角连营。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