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大魁天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秘地道:“你们等着瞧……”
    想到自己已经写了小半的书稿,心头又是一热,连忙啜了一口小酒,平复一下激动的内心。
    而在电视荧幕前,更多的与张潮没有直接关系的家长和学生们,也再次直观地从现场的直播和张潮的采访中,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理念作文大赛”。
    没有了直通名牌大学的功利目的之后,这个比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但也迎来了脱胎换骨的涅槃重生。
    其实从第一届以后,获得直升或者自主招生名额,概率就已经低到了尘埃里。那参加比赛的目的是什么呢?像赌徒一样去博取近乎为0的概率,还是“参与就好”?
    怎么摆,这心态都很难平衡,比赛的地位和意义也越来越模糊。最后的结果就是比赛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甚至闹出了“获奖作品抄袭”“老选手借指导名义约P”这样的丑闻。
    而张潮的改革,让“新理念作文大赛”摆脱了功利的纠缠,回归了写作的本质,让它真正成为热爱文学的青少年的一场盛大聚会。
    作弊、抄袭的意义被缩得无限小,毕竟拿奖了也只获得了一个“亮相”机会和几百元稿费而已。而能否在文学道路上走下去,毕竟需要的是长久的坚持。
    “这比赛要的!明年我(孩子)也参加!”成为了许多观众共同的心声。
    不知不觉间,张潮又悄悄给中国的文学,加了一把柴。
    时间推进到下午2点,已经陆陆续续有选手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起身交给工作人员。
    每个将要离开赛场的同学,几乎都是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走出了场地,最后还要回身凝望一下。而导播,也精确拿捏了这一刻的“动情点”,果断将镜头切了过来,捕捉学生脸上最微妙的感情波动。
    张潮为他们营造的写作氛围,远远超越了他们对“写作文”这件事最美好的设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写着写着,已经忘了是在参加一场比赛。
    心目已经没有了对手;或者说,唯一的对手,就是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要求。
    走出场馆,七月的沪上,天空蓝得像一块翡翠,盛大的阳光倾斜在每个人身上,轻风拂面、蝉鸣悠悠,而亲人和煦的微笑,就在眼前。
    “可以想象,从这个比赛走出来的少年,以后一定会有不少人,成为文学的中坚力量。”评委的会议室里,大屏电视正在播放完赛的选手陆续走出场馆的画面,迟子建一边看,一边感慨道。
    韩少功点点头,赞同道:“其实一个人能否走上文学道路,起点很重要。如果起点是高度功利化的,那写作只是他的工具,等实现了目的,工具就要被抛弃了。”
    一番话说得现场的《新芽》杂志的李启刚脸上的肌肉一阵抽搐——这到底是不是在说之前的“新理念作文大赛”?他不确定,但也不敢问。
    韩少功本身就做过第一届比赛的评委,和李启刚也很熟,看到他脸色不豫便知道怎么回事,于是安慰道:“老李,不要多想。咱们第一届还是办得很好的……”
    这句话不但没有起到安慰效果,把李启刚堵得更难受了——第一届办的很好,那意思就是后面几届都不好呗?
    同为第一届评委的苏童连忙接话道:“向前看,向前看。至少咱们杂志敢大胆改革嘛!我看今年这个形式完全可行。去功利化、轻松、有趣,影响力还大!”
    韩少功道:“我觉得比赛的性质开始变了。以前的‘新理念作文大赛’,真的就是‘写作文’。但是从这一届开始,虽然还有‘命题’,但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更趋向‘写作’,而不是‘写作文’。
    我觉得,这样的写作比赛,才超越了‘叶圣陶杯’‘语文报杯’,是青少年写作的‘天下第一赛’!”
    这时候,评委会主任阿来终于开口了:“既然是‘天下第一赛’,那能得一等奖的,不就是‘大魁天下’了?
    张潮基础打的这么好,我们这些评委也要让全国人民心服口服才行!”
    (两章合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