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百年孤独》的开头,真的好?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界宣布他的到来!
    他很奇怪,这部作品,为什么在中国国内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文学批评界对《刑警荣耀》的研究可谓“乏善可陈”。
    其实这完全是赶巧了——《刑警荣耀》是张潮写给燕师大的毕业作品,由燕师大的出版社出版,本身只是“作家班毕业汇报”丛书的其中一部,所以在宣传和营销上,不像之前的作品一样得到特殊优待。
    加上本身是纯文学作品,阅读门槛比较高,销量远不及张潮的其他作品,在读者层面上的影响也不大。
    其次就是这部作品出版在“张白之争”以后,张潮和国内的文学批评界几乎完全决裂,批评界对他的新作进行了“冷处理”,王震旭搜索不到有价值的研究文章,也就顺理成章了。
    因此,今天他对张潮的恭敬,一方面是“迫于”导师饭塚荣教授,另一方面,其实在内心已经隐隐被张潮折服了。所以内心倒也算不上特别不舒服。
    办公室里其他等着上课的老师,看到张潮坐下来以后,王震旭仍然恭恭敬敬地站着,不免有些吃惊。
    张潮没有客气,没有让王震旭坐下来——这反而是为他好,免得饭塚荣看到以后觉得是王震旭无礼——直接问道:“看完了吗?有没有疑问?”
    王震旭闻言立刻道:“有!”然后将手里的笔记本在张潮面前摊开,上面用不甚工整的中文写了几个问题,张潮仔细看了一下,主要是中关于中国90年代的风物、习俗、特有名词的疑问。
    王震旭80年代初生人,小学没毕业就跟着父亲去日本了,恰好错过了90年代这个“漫长的季节”,完全无法理解主人公“程队长”面对的那个飞速改变的社会是怎样的。
    所以也就很难深入人物的内心,理解他的失落、迷茫、无助、愤怒、委屈、纠结……
    看来王震旭是用心了!
    张潮此时也放下成见,开始耐心地解释起来。译者在“空想”状态下翻译作品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有时候甚至会把翻译变成一种“再创作”。
    当然这种“再创作”,有时会产生一些“误会之美”,例如把《冰与火之歌》的名句“winteriscoming”翻译成“凛冬将至”,加戏了,但效果一流。
    但是绝大部分情况下,会让人哭笑不得。例如村上春树的日文原著,是以反“日本传统”的简洁明了、口语化而广受日本年轻读者的喜爱;
    国内的经典译本,却完全抹杀了村上的这种风格,用一种生涩的旧白话来做翻译媒介,例如“委实令人不快”“玩了一大天”等。
    甚至在翻译《挪威的森林》时,把「小林绿」(绿),直接改成了「绿子」,更是一种委实令人不快的行为了。
    这其中的一大原因,当然是由于译者与作者缺乏充分的沟通。
    王震旭能意识到自己在时代认知上的局限,并“勇敢”地提出来,足见其想要翻译好这部作品的心理。
    但是张潮没有想到,王震旭的这份认真,还存了一点小心思——
    既然中国国内的文学批评界还没有认识到《刑警荣耀》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巨大价值的话,那就由自己第一个提出来……
    两人讨论了小半个小时,下课铃声响了。
    没一会儿,兰婷的身影出现在办公室门口,看到张潮,脸先红了一下,然后尽量保持平静地走进来道:“张潮……同……老师,人快来齐了。”
    张潮站起来身来道:“当不起当不起,你还是叫我张潮就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82章《百年孤独》的开头,真的好?(第2/2页)
    兰婷这才放松下来,展颜一笑,道:“那可不行,被林教授听到了要批我没礼貌呢。”
    张潮也笑道:“好了好了,快走吧。”
    兰婷看着他身后的王震旭,犹疑道:“那他……”
    张潮摆摆手道:“他跟着给我做记录,你就别管了。”
    兰婷惊讶地睁圆了眼睛,不过没有再多说什么,领着两人就往鼓浪社预定的教室去。
    张潮到时,教室里已经人满为患了。椅子不够坐,很多人索性都坐到桌子上去,过道也站满了人。
    一般情况下只能坐50到60人的标准教室,此时塞了得有上百人。
    刚走到门口,张潮就惊讶道:“你们文学……这么多人么?”
    兰婷道:“确实都是我们文学社的,这次没有放外人进来——不过今天很多毕业了的,还有读研究生的师兄师姐也来了。”
    张潮:“……”
    随着张潮踏入教室,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和鼓掌之声。不仅因为他的名气,还因为他昨天的讲座和在宵夜时与师生们的那番讨论。
    许多人,都从张潮身上隐隐嗅到了一种气味,一种名为“野心”的气味。
    偌大的中国,能写两笔的作家,多如过江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