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息传播者责任的权利」,追究谁?张潮?还是《中国教育报》?这俩就算给「辛东方」再多一个胆子也不敢告。
那就告老罗?老罗估计巴不得被「辛东方」告,这样他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自己再造一波势。
毕竟距离「老罗语录」的爆火已经过了好几年,「牛博客」的运营也穷途末路,老罗也在寻找重返舆论中心的机会。
一番喧嚣之下,本来最该对张潮新“出手”的文学界,反而普遍迟疑了。
倒不是他们不敢批评,或者不好意思赞美这篇,而是趋利避害的本能让他们嗅到了其中不安的气氛。
评价《最后一课》就绕不开教培行业以及“教育焦虑”,「辛东方」毕竟是上市公司,治不了张潮还治不了几个搞文学批评的?
所以普遍的态度都是先“等一等”,看看舆论风向再说。
「辛东方」也卯足了劲儿,花费了大量的公关资金,尽量让关于《最后一课》的讨论热度降下来,尤其是传统媒体——毕竟在2008年,官方还是更注重报纸、电视台的舆论反馈。
这点是张潮自己也始料未及的。他写的时候,并没有把「辛东方」当成什么“大反派”,但是客观上却产生了这样的效果。
不过他也不后悔,毕竟这些大机构后来的扯淡事多了去了,自己不过是提前曝光了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9章意外的受害者(第2/2页)
文学作品引起的热度持续时间有限,最多一年半载也就烟消云散了。到时候教育也好、教培也罢,该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最后他里的丑态,还是会在现实中一一上演。
不过传统媒体按兵不动,不意味着网络讨论会偃旗息鼓——客观上说,怎么引导网络舆论,这个时代无论政府还是媒体公关,都还在摸索当中。
不过网友们关注的热点却和其他人不一样,毕竟这时候热衷网络交流的人群普遍比较年轻,还没有到为孩子学习成绩焦虑的时候。
《最后一课》里关于未来十年人们日常生活的描写,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大家对于能一站式解决大部分生活需求的「微博传信」兴趣尤其浓烈。2008年的人们很难想象,为什么一部手机、一个软件竟然有如此大的魅力。
不过令大部分人意外的是,读者们虽然认可张潮批判“教培行业制造教育焦虑”,却并不认可张潮对未来生活的预测,甚至普遍认为张潮的设想脱离实际、荒谬至极。
【我觉得随时随地能视频不太现实,那要多少流量?现在新闻里天天吹未来要普及3G网,卖点就是视频通话。张潮不会收了移动的钱吧?】
【现在QQ视频必须坐在电脑前,里随时随地开摄像头?他有钱人,当然不知道流量费比金条贵!】
【对啊,就手机摄像头那破像素,才30万,拍个黑板字都糊。】
【张潮怕是没教过书,哪个家长有闲心盯着什么“家长群”?我小灵通发条短信都嫌贵!】
【滑盖才是王道!里全面屏手机薄得像卡片?摩托罗拉V3已经够薄了,再薄电池撑不住。】
【SB触屏,不能盲打,狗都不用!】
【全触屏手机绝对是反人类设计!我的BlackBerry8700实体键盘秒回邮件,里“在玻璃上打字”不怕误触?】
【张潮吹牛吹大了吧,十年后手机能刷脸坐地铁?现在诺基亚N95才是机皇!SB一样的iPhone连复制粘贴都没有,就是个大玩具。】
【手机支付就是个笑话。我就想问问张潮,银行的U盾插哪里?手机屁股装个USB口?再说了,驱动呢?】
【支付宝现在只能电脑转账,手机连WAP网页都卡,还支付个毛!】
【危言耸听!国家会容忍“移动支付”,连纸币都不用了?人民币是国家主权象征,央行刚发第五套人民币,敢说十年后作废?这作者要好好上思想政治课!】
【唯一靠谱的是“电梯看房贷数字”——这几年房价确实开始涨了,但里把按揭写成恐怖片就离谱!房价再高能高到哪去?一平米两三万顶天了天了,那还得是高端住宅!】
【最扯的难道不是那个“卷”字吗?我承认这个词张潮用得非常生动,但是把未来形容得太恐怖了!“卷”,只会是个别现象,绝对不会成为社会主流!】
【亏他是个年轻人,游戏也不懂。最假的是“学生上课玩任天堂掌机”!任天堂NDS都要烧录卡破解,十年后能有掌机带高清屏?我打赌2018年还是PSP的天下!】
【看完《最后一课》后背发凉!我现在每天用邮件写日报就够烦的了,要是有了「微博传信」,那不是半夜都会收到组长的工作信息?】
【里补习班锁门烧死学生?现在奥数班都在少年宫正规上课。张潮把教培想得太黑暗了!我们家长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