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字了,说点心里话,附随笔一则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百万字了,说点心里话,附随笔一则(第1/2页)
    昨天更新完后,书籍简介页面上显示了“100万字”的字样。
    虽然知道就在这两天,但看到以后,心里还是感慨万千——正文300章,字数100万,就是这么巧合。
    作为新人,这本书最早就想写个50万字结束,有个一两百、两三百订阅就成,当成玩票之作。
    结果写着写着,玩票影响本职了……
    100万字啊,虽然我过去20多年累计的写作字数可能也有这么多,但是真没有想到能在一部单一作品上实现,而且只用了6个半月。
    只能感叹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说说这本书的缘起——去年看书的时候,无意中刷到了“文豪文”的两本大热(嗯,就是大家知道的那两本),就一个想法:卧槽,这玩意儿我也会啊!
    然后和朋友吹了个牛,说重生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都写烂了,不就是把咱们教科书扩写一下吗,没意思;我要写就写中文系教科书没有的(当年)。
    于是就有了这本《重生2004:独行文坛》——我上大学那年正是2004年,教科书上真没有80后作家们的名字(现在有没有不知道了,可能一些选修课上有?)。
    写着写着就发现坏菜了,2004年距离现在时间太近了,主角抄着抄着没合适的书了,只能被迫走上原创道路——最近的两本书,《刑警荣耀》算半原创,“少年与流星”的故事确实是我自己想的。
    因为我不太喜欢架空,总是要贴着现实去写,所以可以主角腾挪的空间更加逼仄了。
    原来其他人选择什么1978、1979、1980是有原因的,玛德就我这么傻……
    开个玩笑。
    我是真的想写一个没人——至少极少有人——写过的文学时代,那就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80后”作家群和21世纪初的文坛生态。
    1999年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时候,我还是个初中生,那时候它带给我的震撼至今记忆犹新……
    接下来的10多年时间,我高强度地关注了中国“80后”作家的文学生涯,并且一度把他们或者他们中的一位,作为我毕业论文的主题。
    不过最后我还是写了最爱的王小波。
    过了十多年,知道了“文豪文”这个分类后,我突然又想到了他们,于是琢磨着把主角这么一条“鲶鱼”丢进去,会有什么效果……
    从1999年到2024年,25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半大小子变成了中年大叔,青春期再漫长也该结束了,但是写作这本书似乎让我找回了一些失落已久的东西。
    没有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书友喜欢这个故事,也让这本书戴上了一个“精品”的徽标,而且支撑我写到了100万字。
    感谢大家,万分感谢!
    这本书写到现在,有几个艰难的时刻,作为新人的我,即使有其他作者的提醒和主编的帮助,还是犯了很多错误:
    第一是网文看得太少,导致一些情节套路过时、毒点爆棚。比如早期的抄歌环节,我不知道在其他都市文娱文里已经成超级烂梗了,我写的时候还特么挺美的(笑)——
    要是我告诉你最早的计划里,主角高中毕业前要抄三首歌,贯穿高中生涯,你们的感觉是什么?
    ——还好我被留言骂醒了,后面就断了这个想法。
    第二是新手容易犯的毛病,不顾实际情况模仿。别人的主角抄剧本,我的主角也抄剧本;别人的主角搞公司,我的主角也搞公司……
    我忽略了两点,首先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在别人的故事逻辑里能成立的情节,在我的故事里未必能成立;在大神作者的笔下,读者能“容忍”的情节,我还没有资格让读者去“容忍”。
    比如抄剧本这事,我在想好几本书里的主角天南海北哪儿都有但是抄起《天下第一楼》来不都挺顺手的,我的主角抄个《窝头会馆》怎么了,我还给了理由呢。
    结果又成了个“毒点”。
    其次是这些情节不是不能写,而是应该有节奏、有铺垫地去写,不能想一出是一出地突然间就拱出来。我写这些情节基本都是在上架之初,头半个月我确实有些崩溃,节奏和想法乱了。
    那阵子天天失眠,一天睡不够3个小时,眼睛只要睁着就想着看数据、看评论……结果就是被数据和评论牵着鼻子走,顾此失彼。
    十月份也是我的一个迷茫期,频繁请假,也是上架5个月里,唯一没有全勤的月份。但好在很快调整过来了,重新找到了写书的节奏。
    第三是内容有些失衡。之前有读者在章说里评价,主角怎么老是和人嘴炮,有些刻意制造矛盾了,偏移了本书的重点。
    其实我也不想的……但写着写着,就这样了……
    我曾经半开玩笑地和其他作者说,我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