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日本文坛的风向标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女经济学”,导致了日本文学中历史叙事的中断,日本战后派文学中的广岛创伤、安保世代的政治激情等宏大叙事,在女性写作中近乎绝迹。
    同时讽刺的是,这些关注“肌肤之痛”的作品还导致了文学批判精神的退化——当金原瞳们用舌环取代镣铐时,她们反抗的已不是父权制,而是“不够自由的自由”。
    这些都是《新潮》杂志的文学价值观当中,所认为的日本文坛存在的隐忧。
    如今,《新潮》看日本国内的年轻作家不给力,直接引入张潮这条“鲶鱼”,试图利用张潮那不可忽视的国际影响力,搅动日本文坛的潮流,动摇《文艺春秋》体系对日本文坛的隐形垄断。
    岸田雅弘正是看准了这一点,迫不及待地带着杂志去找了松下崇介,痛陈利害以后,很快就让对方认识到了其中的厉害——
    张潮在日本虽然也曾经引起过一定的关注,但主要是在通俗文学层面上。不管是被视为轻的《你的名字》,还是颇为畅销的《消失的爱人》,都只有商业价值,而不会冲击到日本文学界本身的价值体系。
    而这种价值体系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自然是处于龙头地位的《文艺春秋》。
    虽然《文艺春秋》本身已经蜕变为一个综合性月刊,不再是菊池宽创立时的纯文学杂志了,但「文艺春秋株式会社」旗下仍有「文春文库」「文春新书」,以及《ALL读物》《文学界》《文艺春秋别册》来维持文学基本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20章日本文坛的风向标(第2/2页)
    更遑论「芥川龙之介奖」「直木三十五奖」两个涵盖了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最重要的文学新人奖。
    《文艺春秋》自然要维护这个体系的稳固。
    虽然《新潮》也曾经是走出了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太宰治、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这些日本文豪的杂志社,但近年来已经显出了颓势。
    最优秀的新人作家,永远是被《文艺春秋》先发掘、奖励,而不是《新潮》——即使有些人的作品是先发表在《新潮》上的也一样。
    所以正常来说,《新潮》借一些新作和年轻作家阴阳怪气一下《文艺春秋》是无关大局的,更遑论一个外国人。
    但现在张潮就不一样了。
    他可是在美国都引发了巨大关注的作家,「一路向东」的行程更是在日本国内也颇有一些媒体报道,而且他还在美国上流社会的慈善晚宴中一鸣惊人,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反思和讨论。
    加上「weibo」这个阅读分享社交平台的爆火,张潮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作家”来定义——他更像是一个行走的文化符号、一台不断中大奖的柏青哥机、一张无人能拒绝的舞会请柬。
    在日本的青少年文学读者当中,“张潮”已经成为了一个颇为流行的词汇,大家都想通过各种方式注册他的「weibo」网,然后去看看美国人和中国人都在看什么书。
    《新潮》利用对张潮作品的宣传,很大程度上引发了日本文学界和爱好者的集体关注,《新潮》6月号的销售也在短时间内冲上了近年来的高峰,比平常多卖出了近20万份。
    关于张潮的讨论,也在日本雅虎2channel(2ch)论坛上引发了广泛地讨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帖子是这样的——
    《张潮的〈刑事の栄光〉真的很有深度呢!》
    【大家最近都在讨论《新潮》6月号的这篇《刑事の栄光》吧?我也是被朋友拉过来的,本来对这种“外国作家”的话题没啥兴趣,但看了几段后,真的被吸引住了。】
    【张潮的文风也很特别,既有传统的叙事技巧,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让人感觉很新鲜。我觉得《新潮》这次真的挑对人了,我希望日本的作家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呢!但似乎没有哦!】
    帖子下面的讨论非常热烈——
    【我也看了《新潮》6月号,确实被张潮的文风吸引住了。尤其是他那种独特的视角,感觉和日本传统的文学作品很不一样。】
    【有朋友说这只是《新潮》为了销量搞的噱头呢!】
    【《新潮》这次的操作有点冒险,但也挺有勇气的。不过,《新潮》这次确实赚到了,短时间内销量就冲上去了。这说明读者还是喜欢吵来吵去吧!】
    【希望《刑事の栄光》能让日本文学更加热闹呢,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像张潮这样的外国作家出现,给日本文学带来更多的活力。】
    【张潮桑好棒好棒好棒好棒……】
    ……
    “哒”一声,岸田雅弘鼠标点了一下浏览器右上角的“X”号,然后感叹道:“综合这些来看,这位张潮桑,不是一条‘鲶鱼’,而是一柄‘锤子’呢!”
    松下崇介交代给他的任务是,组织一批附属于《文艺春秋》的文学批评力量,对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