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万胜!”
“上!从左边杀过去!”
停滞了近半小时的攻势重新恢复,在己方自行高射炮、重机枪、坦克炮的直瞄火力掩护下,数以百计的陆战队步兵呐喊着冲向了美军摇摇欲坠的环形阵地。
他们像蓝绿色的浪潮似的,汹涌灌入了那片遍布弹坑的坡地。
“敌机!十点钟方向!”
美军飞机来了,是一队隶属于海军陆战队的海盗战斗机。
眼见双方已经混战在了一块,飞行员们爱莫能助。
陆战一旅所属的十多辆自行高射炮赶紧放弃平射支援,对准天空中来犯的美军飞机猛烈开火。
密如爆豆的曳光爆破弹射向天空,美军飞机显然不敢以命相博,匆匆向明军出发阵地附近丢下了十几枚航弹就灵活的回转掉头飞远了。
“咚!咚!咚!”
航空炸弹的动静格外大,像是挨了一轮重炮轰击似的。
正在跟进的两个队匆忙分散隐蔽,无法继续,虽然伤亡很小,但是队形已经散乱了,只能返回阵地重组。
这就是空袭的典型作用,对于训练有素的部队而言,造成的人员伤亡其实不会太大,可是会打断节奏,非常烦人。
好在大量装备自动步枪的陆战一旅官兵十分强悍,杀入敌阵的他们凌厉突击,扫射投弹。在数量相当的情况下,二百余美军土崩瓦解。
一辆辆灰狗和斯科特被火箭筒和反坦克手榴弹炸毁,熊熊燃烧的残骸遍地可见。
战斗的焦点随即转移到了那支前来解围的增援部队身上。
“Duang――”
又一发80风帽被帽穿甲弹击中了为首的那辆M6A1重型坦克!
炮弹瞬间崩解,火星四溅,却未能击穿其正面装甲,反而有多辆云豹被打着了火。
M6A1装备一门源自高射炮的76.2坦克炮,这和M10狼獾坦克歼击车是同一型号,威力不错,虎I若不摆角度也会被其击穿。
短八战车炮打出的穿甲弹无法对重型坦克构成威胁,即使是碳化钨硬芯穿甲弹也大多撞个粉碎。
各辆云豹纷纷换用破甲弹或杀爆弹,反复轰击这些美军重坦,后者也不甘示弱,频频发炮还击。
冲跨了美军环形阵地的陆战队步兵也试图围攻这支增援部队,但很快被美军坦克强大的火力给打退了。
美国人追求火力的思维在M6A1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车体正面有双联装12.7航向机枪,主炮旁还有一门37机炮和一挺7.62机枪。
对于步兵来说,围攻这样的移动火力堡垒还真是件棘手的麻烦事。
周长风倒也佩服美国人的清奇思维,随即命令道:“来都来了,别放跑,一并吃掉,告诉前指,两翼烟幕递进掩护,动作干脆些!”
因为可靠性堪忧,故障频繁,并且美军认为依靠谢尔曼就足够应付战局了,M6A1重型坦克在历史上只生产了区区43辆。
而今因为明军和德军给予的压力实在太大,逼急了的美军连这种不成熟、不合理的重型坦克都量产了二百多辆,还部署到一线参战。
此次参战六辆有五辆被打瘫,有的是自己抛锚,有的则是被云豹打出的杀爆弹给炸坏了。
在烟幕弹的掩护下,明军士兵们奋勇向前,逼近这些钢铁巨兽之后用火箭筒和反坦克手榴弹轮番招呼。
爆炸的轰响不绝于耳,灿烂的火星向周围飞溅,泄露的汽油燃起滚滚烈焰,惨叫声在这喧嚣的战场上亦极具穿透力。
多年前周长风由力荐大量列装的三七式战防火箭筒还在发光发热,实际上这种轻便的“一人扛小炮”已经成了明军步兵战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兵部下发的野战条令专门新增了围绕火箭筒而制订的战术准则。
既为了避免刺激敌人、也为了防止技术过早泄露,战初的火箭筒使用的三七式通常破甲弹相当原始――药型罩是软铁质地,形状也是半球形,因此静破甲深度仅90而已。
现在开始量产的二式通常破甲弹变粗了些,弹径由64增至80,发射药也略增少许。虽仍使用软铁药型罩,但形状改为圆锥形,静破甲深度飙升到150,如若采用紫铜质地,那么更是能达180之多。
战斗结束了。
被击伤的坦克冒着青烟,舱盖被推开了,满脸是血的美军坦克兵举着手钻了出来,满身泥土的陆战队步兵将他一把拽了下来。
放眼周围,一辆谢尔曼的炮塔翻落在距离车体几米外的地方,隐隐约约能听到滋啦滋啦的烤肉声,附近统共有二十多辆装甲载具的残骸,每走两步就能瞧见散落的步枪、漏夹、弹匣、水壶、钢盔……
周长风不由得感叹坦克之间的甲弹对抗竟能在太平洋战场上出现。
他从炮队镜后站了起来,点着了一根香烟,开口道:“总结战例以后致电兵部,再催一催长身管炮的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