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宋濂来听课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我和家里几位长老商量了一下,想要拿出一部分粮食来救济灾民!”
    钱玉瑶开口说道。
    “你觉得如何?”
    文启思考了片刻:“不妥!”
    “不妥?”钱玉瑶不解的问。
    “如果免费提供粮食救济灾民,恐怕会引起不少人的哄抢,真正有需要的,说不定反而抢不到。”
    “不如将卖不出的粮食,便宜些卖出去,这样不缺粮食的根本不会哄抢。”
    “真正需要的人才可能抢到粮食!”文启说道。
    “你倒是考虑的周到!”钱玉瑶点了点头。
    确实如文启所说,如果免费开仓放粮的话必然会有一些不缺粮食的人疯抢。
    “可是不少难民身无分文,即使最便宜的价格,他们也买不起!”钱玉瑶说道。
    “简单!”文启说道:“如果实在付不起的便让他们工作!以工时相抵好了!”
    “好主意!我现在就去办!”钱玉瑶说道。
    打了个招呼,转身便离开了。
    ·····
    次日,文启昏昏沉沉的从床上爬起来。
    又要去给几位皇子上课。
    他几乎是梦游到皇宫。
    几位皇子看见文启来了,都兴奋起来。
    “文先生身体怎么样了?”
    “好多了!”文启打了个哈欠。
    “还是文先生给我们讲课有意思,昨日那个夫子讲的太无聊了!”朱棡说道。
    “三弟,怎么能这么说宋夫子呢?”朱标轻声呵斥道。
    “宋夫子可是文臣之首!多少人想听宋夫子讲课都没机会!”
    文启立刻听出了朱标所说的是谁。
    自然是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初文坛领袖的宋濂。
    “满嘴之乎者也,困都困死了!”朱棡说道。
    “快别说了!”朱樉推了一下朱棡小声提醒道。
    “干什么呀?你昨天不也睡得挺香吗?”朱棡继续说道。
    朱樉不断得给朱棡使着眼色。
    朱棡一愣,这才向后看去。
    正对上,宋濂的脸。
    “夫子!”朱棡颤颤巍巍,大气都不敢喘。
    虽然他刚刚说得挺凶,实际上很怕宋濂。
    宋濂虽然很少处罚他们,但是上次他们过于调皮,把宋濂惹急了。
    宋濂直接不教了。
    此事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把他们几个一顿好打。
    又让他们几个亲自去给宋濂赔罪。
    宋濂才愿意重新回来教他们。
    从此以后几人在宋濂的课堂上收敛多了。
    虽然还是经常睡觉,但是至少不会过于调皮。
    宋濂冷冷得看了他一眼,并没有多说什么。
    “宋夫子!“其他几位皇子连忙上前行礼。
    文启也上前:“见过宋大人!”
    “不必拘谨!”宋程说道,“老夫久闻文先生博古晓今,教课也有自己的方法,特来请教一下!”
    宋程当然不是第一次见文启,先前殿试的时候他虽未出声,但也一直在观察。
    在此之前,他也见过文启所写的文章,同样惊为天人。
    若不是有人告诉他,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八岁的孩子,他还以为是哪位不知名的大儒。
    但是这些都不是他今日来听课的理由。
    实在是近日被朱元璋拉去讨论的多了。
    好像文启的每一句话朱元璋都要反复琢磨。
    最重要的是,他倒是很想看看这个八岁的孩子,到底怎么让这几位骄横跋扈的皇子服服帖帖的听话。
    所以今日退掉了所有事宜,来此听课。
    “宋大人实在太抬举我了!”文启笑笑,“晚辈不过是一点拙见!”
    宋程苦笑,一点拙见,把整个皇宫搞得鸡犬不安。
    “不过既然大人感兴趣,晚辈只好献丑了!”文启说道。
    宋程点了点头。
    文启走上讲台,开始准备讲课。
    宋濂则找了个位置坐下。
    他抬眼发现几位皇子居然也都安分了下来。
    准备听文启讲课。
    他平日里往往是要他强调几遍,几位皇子才能安分下来。
    他心中莫名闪过一丝嫉妒:“我倒要看看,这孩子还真有什么法力不成?”
    文启笑了笑:“既然今日宋大人来听课,那我们便来谈一谈儒学!”
    文启继续说道。
    一听儒学,宋濂来了兴趣。
    不过对文启的轻蔑倒是又多了几分。
    “一个小屁孩懂什么儒学。我研究了这么多年,都不敢说自己懂了儒学。”宋濂在心中腹诽道。
    此时,文启已经开始讲了。
    “我们先从四书之一的《大学》开始讲起!”文启在讲台上缓慢的踱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文启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宋濂一愣,发现文启根本没有看书。
    甚至根本就没有带书。
    但是他所背的内容一字不差。
    虽说他也能背下来,但是他八岁的时候不过识了几个字。
    莫说背下儒学的经典,就连通读恐怕都有些困难。
    他没想到文启一上台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而几位皇子甚至没有露出任何惊讶的表情。
    他们自然不会露出丝毫惊讶的表情。
    毕竟他们已经习惯了。
    自从文启讲课以来,从来没有带过任何书本。
    毕竟他讲的知识,恐怕也没有书本。
    随后文启背了一段内容之后,便开始解释。
    宋濂不自觉的开始听文启所说的内容。
    文启详细的对《大学》的内容进行了解释。
    宋濂听了几句,感觉不对。
    因为文启所讲的和前人写下的注释,几乎没有任何关联。
    而能够为四书写注释的必定是各朝代有名的大儒。
    宋濂立刻就觉得文启是不是在胡编。
    他想要出言反驳,却忽然发现找不到丝毫反驳的点。
    因为文启所讲虽然和注释完全不同,但是有理有据。
    都能找出理由。
    甚至能够说出圣人所想,而未表达出来的部分。
    整体逻辑上可以说是十分通畅。
    反倒是所谓的注释,往往前后矛盾。
    往往是越读越糊涂。
    而且文启十分注意讲课的节奏。
    讲一段原文,讲一段解释,再讲一些文章在儒学整体体系中的影响,其中还不断穿插着典故。
    几位皇子听得津津有味,没有丝毫困意。
    就连宋濂也不自觉的开始沉醉其中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