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青年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曲目时,考场里三位考官闷头在表格上写字,温哲儒吹得有些僵硬。当《妆台秋思》第一句绵长如回声的低音响起,他觉得肩膀放松了许多,气息的收放也自如了。他情不自禁地闭起眼睛,想象在安静的教室和郁宛夕共同欣赏笛音。他说不出这是什么感觉,但这回忆让他冰冷的手指温暖起来。颤音如同轻波拍岸,长音胜似空谷回声。
    考官问他:“为什么选择这首曲子?”
    温哲儒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首曲子是根据昭君出塞的典故写成的。虽然王昭君嫁到边塞有助于民族和睦,但对她这样的女子来说,心里肯定很难受,这首曲子很丰富地表现了王昭君的内心世界。另外一个原因,——我的一个同学喜欢这首曲子……“
    雕像一样的考官终于露出笑容:“那你们一定是好朋友吧。”
    “应该是吧……”温哲儒害羞得像洞房里被丈夫掀开盖头的新妇。
    曾经沧海难为水。考进了艺术班,班里的同学会十八般武艺,然而温哲儒还是交不到朋友。郁宛夕因为学习成绩优秀,又走正统路,围在她身边的人不少,到了大学,追求的人更多了。相比之下,温哲儒的生活单调了许多,他一心练专业,毕业后如愿地进了鉴湖民乐团。
    温哲儒租房住在世茂广场附近。那里是城东新区,刚开发没多久,站在天际大楼上,能鸟瞰整个绍兴。他住在十二楼,卧室里有一扇落地窗,晚上拉开窗帘,对面闪烁着无数点星光,好像那儿才是夜空。他卧室里的家具很简洁,除了电脑桌、书架、床头柜,就没有别的大件家具了。他喜欢用原始的木材做家具,所以电脑桌、书架和床头柜都是橡木的。他把墙涂成绿色,地板用深木,所有的设计,都是他自己的想法。每天早上起来,他一定要练上两首,然后再去吃饭。下班回了家,他就反复听CD,研究大师是如何处理每个倚音的。接着,他把自己吹的部分录下来,与大师的进行对比,再改进,再录。有时练累了,他就拉开窗帘,站在窗前俯视新城区的夜景。他告诉自己,有一天他要站在国际舞台上演奏民族音乐。他书桌的抽屉里放着先师俞逊发的CD。自二零零六年俞逊发先生逝世后,
    每每遇到重要的事情,他就把那盘CD拿出来,一遍遍地听,《姑苏行》《牧民新歌》《秋湖月夜》这些经典的曲子早已熟记于耳。
    绍兴市最美教师颁奖典礼要在文理学院举行,温哲儒每天第一个到剧院,趁同事还没到,先换好了笛膜,吹几首练习曲热热身。待同事都到齐了,他可以拿着笛子直接进引子。这次他和梁桐云合二重奏,他不敢有一丝松懈。
    在母校演出,温哲儒有底气,早早地到了文理学院。梁桐云踩着点来,刚换好衣服,乔如夫就进来喊他们最后一遍彩排。温哲儒见到梁桐云,毕恭毕敬地说:“梁老师。”
    “嗯,来了?”梁桐云说。
    “嗯。”温哲儒站在梳妆台前等梁桐云上妆。梁桐云不站着,他就不坐下。
    梁桐云明白乔如夫安排她和温哲儒二重奏的用意,象征性地问了他几个类似“怎么来的”、“什么时候到的”、“晚上吃什么”的问题。出门时她已经化好妆,穿上了表演服,到了后台,对着镜子补下妆,她就直接上台。温哲儒不仅背熟了自己的谱子,还记住了琵琶的旋律,衔接得天衣无缝。乔如夫看了,说可以一遍过。梁桐云心里暗暗高兴,这回总算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了。
    颁奖典礼开始了,温哲儒和梁桐云坐在一块儿,等待场务叫他们过去候场。这时,乔如夫匆匆跑了进来:“董校长上个礼拜听过你们的曲子了,要换一首!”
    温哲儒和梁桐云惊讶地看着乔如夫,一个劲儿地思考如何是好。乔如夫跑得太急,刚从厕所出来,牛仔裤的拉链还没完全拉上。他侧过身去,又转过来,对着笛子声部的几个人说:“有没有想上的?抓紧时间!”
    潘春吟和温哲儒几乎在同一秒说:“我去。”
    乔如夫的目光停在温哲儒脸上,期待他的回答。
    温哲儒看着潘春吟说:“《水乡船歌》可以吗?我和潘老师二重奏。”
    乔如夫问潘春吟:“你可以吗?”
    潘春吟几乎是笑着说:“没问题。”
    梁桐云问乔如夫:“乔团长,那我呢?”
    乔如夫一愣,说:“你就休息吧。”
    “不是——”梁桐云还想说什么,乔如夫已经带着潘春吟和温哲儒候场去了。她转过身来,盯着镜子看。
    虽说有主场优势,可事先没有排练过,温哲儒多少还是有点紧张。站在幕布后,他一遍遍地舔着起皮的嘴唇。潘春吟看出温哲儒的焦虑,走到他身边,鼓励他:“我听过你吹的曲子,很好,真的。”温哲儒点头致谢。
    最美教师颁奖典礼是绍兴教育界的盛会,聚集了全市几百名教师代表,市领导也出席了本次典礼,晚报记者、来自各县的新闻媒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