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些。收拾好东西,便一起拖着棉包回家去了。
“婶子,今天还有狗肉吧?”
“放心,当然有的……”
“你这个小赵,你乔婶哪次克扣客人饭食了?”
“哈哈,我不是饿急了吗……对了周哥,你和陈大妹的事儿,咋样了?”
“对啊对啊,我们还等着吃喜酒呢!”
“哪儿啊,八字还没一撇……”
小赵这一打岔,阿周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
他低头正好看见李恩,于是说道:“对了小银,你今天还没学认字呢?”
“啊?”
听见他问,李恩连忙说道:“小赵哥哥中午读书的时候,我跟着学了一点……”
“真的?你娘晚上可是要考你的!”
“行啊……”
一行人说说笑笑,踏着夕阳回了家。
家里有丰盛可口的饭菜,还有主客们的欢声笑语。没有了张三捣乱,太平庄的日子真的太平了许多。
这样田园牧歌的生活,只要不发生战乱,不改朝换代,似乎可以永远过下去。
……
于是一连几天,李恩都没急于练武。每天早上跟着乔氏一起捻线,下午帮忙收点棉花。
直到他真正适应了现在的身体,地里的棉花也收得差不多了。
这天下午,棉花入仓,农具入库。最后一盘狗肉也终于被客人吃光。
乔氏和大家结着帐。
“肖大哥,这段日子真麻烦您,耽误您生意了!”
“小赵,你的工钱可拿好别掉了!家里缺什么就和婶子说啊……”
“谢谢婶子!……”
“乔姐您客气,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衬嘛!赶明儿您再进城,别忘了请我就是。”
肖大伯笑得很爽朗。
李恩现在知道,肖大伯是位摆渡人,有自己的买卖。在众多客人里家境是最好的。
他过来作客,纯粹是帮衬,给乔家撑场子的。
“唉,我要请舟船,只认您家的。”
乔氏笑吟吟的。脸虽然丑,但丝毫不会让人厌恶。
直到大家串好钱,背起粮米,提着肉蛋果品,乐呵呵的和乔家道别。
“小哥儿们,谢谢大家伙儿了!来年再忙起来,还得请诸位常来照应才是啊?”
乔氏送客人离门,依然礼数不减。
客人们知她腿脚不便,也告辞道:“婶子您别送了!都是街里街坊,日后打扰的日子多着哩。”
送走客人,她才带着李恩和阿周一起回了堂屋。
入秋之后,天黑得早了。阿周打了火,点着油灯,堂屋内便弥上了一层昏黄的光。
家里的灯油,是棉花籽榨的。棉花被称作白色的金子,全身上下都是宝。
乔氏坐在桌边,和阿周一同翻着帐本,结算着这一年的收成和家里的开销。
南方水土丰饶,每亩棉花能收一百余斤。乔家今年收成足有七十石。
棉花官价一斤是一百钱。如果纺成纱,则能贵上一倍;纱织成布,又要贵上一倍。
当然,上好的纱能卖到二百五十文一斤,劣等纱只能卖一百八十文。
这就得看纺纱人的手艺如何了。
“……打明天起,我把棉花弹出来。婶子如果一个人纺不过来,再请客也是要的。等年关进城出货,纳了税,也盈出几两银子好拿来使……”
阿周算着帐,说着自己的打算。
泯南省的田赋是每亩三钱,另课丁税二钱。算上火耗羡耗,乔家每年要纳银五十多两。
此外还有州县的捐项,另算五十两。
“请客纺纱,还得请陈家大妹儿的好。”
乔氏笑了笑,让阿周颇有些不好意思。这让李恩有些好奇:“那是谁?”
“小孩子别多话。”
乔氏没回答李恩,只对阿周点头:“这样最好。手上能多些余钱,日后办事也方便。柴米油盐,酒水茶叶,都是要使钱的。”
李恩趴在一边看,也不住点头:“是啊是啊。”
老实不代表傻。老实人操持起家务,比不老实的人要靠谱得多。
“小银,今天又认了生字没有?”
乔氏合上帐本,便翻开一本庶民蒙学。李恩便背着手站在她面前,等她提问。
“鸡,鸭……”
“鹅!”
李恩都会抢答了,让乔氏笑咪了眼。之后李恩还用手指沾了水,在桌上写了个“鹅”。
“哎呀,小银真厉害!我像你这么大时,还不会认字呢……”
阿周也捧了个场,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乔氏便在李恩背上轻轻拍了一下:“行了,你玩儿会吧!注意就在院子里,天晚了。”
“唉!”
李恩高兴坏了。
准备了好些天,终于可以重新练武了。
看了阿周一眼,他忍不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