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陛下救了儒家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二月二十五日,各郡雨水渐渐平息,虽偶有轻风细雨,但总归天晴气朗。
    信都附近的农夫与农妇忙碌穿梭于田地间,挥洒着汗水用锄头,重新犁平土地,铲除洪流携带来的乱石和莠草。
    黔首百姓忙碌过后,终于...
    ###曹魏内部的暗潮涌动
    司马懿辞官之后,表面上看似平静的曹魏朝廷实则波涛汹涌。曹芳虽对司马懿有所疑虑,但失去这位权臣后,朝中局势反而更加混乱。部分大臣开始争权夺利,各自拉拢势力,试图填补司马懿留下的权力真空。然而,这种内斗不仅没有增强曹魏的实力,反而让国家陷入更深的危机。
    与此同时,司马懿并未真正隐退。他暗中仍在布局,通过自己的亲信和密探密切监视着朝中的每一个动向。他知道,只要时机成熟,自己便能重新掌控大局。而赵伦派遣的谍探也逐渐发现,司马懿虽然表面上不再参与政事,但实际上却在悄悄联络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试图利用他们作为对抗蜀汉和东吴的筹码。
    赵伦得知这一情报后,立即召集诸葛亮等人商议对策。他认为,司马懿此举极可能是为了牵制蜀汉的北伐计划,同时分散东吴的注意力。因此,赵伦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继续加强对北方边境的防御,防止少数民族部落趁虚而入;另一方面,则通过外交手段分化瓦解这些部落与曹魏之间的联盟。
    ###蜀汉的新一轮改革
    在稳定了外部威胁的同时,赵伦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国内建设中。他深知,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支撑起未来的统一战争。为此,他进一步深化了此前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
    在农业领域,赵伦引入了新的灌溉技术和作物品种。例如,从西域引进的高产小麦种子被广泛种植于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此外,他还鼓励农民建立合作社,共同开发荒地,以缓解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些举措使得蜀汉的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为军队提供了充足的粮草供应。
    在军事方面,赵伦持续推动武器装备的研发工作。除了改进连弩外,他还大力支持火药技术的应用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匠们终于研制出了一种可以携带的小型火炮。这种火炮体积小巧,便于运输,且威力巨大,能够有效摧毁敌方的城墙和堡垒。赵伦对此极为重视,命令各军营尽快装备并熟练使用这种新型武器。
    文化教育领域同样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书院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脱颖而出。赵伦特别设立了“贤才榜”,定期选拔表现优异的学生进入政府任职。这一制度不仅激发了年轻人的学习热情,也为蜀汉培养了一批忠诚可靠的官员。
    ###东吴的战略调整
    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孙权也在积极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他意识到,仅凭东吴一己之力很难抗衡强大的曹魏,因此必须更加紧密地与蜀汉合作。为此,他主动提出加强两国间的经济交流,并提议共同开发长江流域的航运业。
    赵伦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他派遣大量技术人员前往东吴,协助修建港口设施和船只制造厂。同时,他还允许东吴商人进入蜀汉境内进行贸易活动,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共同发展。通过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东吴的财政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军队的战斗力也随之增强。
    此外,孙权还秘密派人与北方的游牧部落接触,试图争取他们的支持。尽管这些部落大多倾向于与曹魏结盟,但在赵伦和孙权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还是成功说服了其中的一部分部落保持中立甚至转向蜀汉阵营。这一成果大大减轻了蜀汉来自北方的压力。
    ###战略布局的细化
    随着各项准备工作逐步就绪,赵伦的统一战略也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他首先要求姜维率军巩固汉中防线,确保蜀汉的大后方安全无虞。接着,他又派遣张苞、关兴两位年轻将领带领精锐部队向东吴提供支援,协助其抵御曹魏可能发动的进攻。
    在战术层面,赵伦制定了一系列灵活多变的作战方案。例如,他命令前线将领频繁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曹魏的后勤补给线,破坏其物资运输能力。同时,他还利用外交手段分化曹魏内部的派系斗争,加剧其政治动荡。
    至于总攻阶段,赵伦计划亲自率领主力大军从西线发起猛攻,直取许都。届时,东吴将配合行动,从南面发动大规模攻势,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为了确保战役顺利推进,赵伦特意组建了一个由顶尖谋士组成的智囊团,负责分析敌情、制定详细作战计划。
    ###心怀天下的宏图伟业
    深夜,赵伦再次来到御书房,望着墙上悬挂的地图陷入了沉思。他的目光穿越了重重山川河流,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统一的华夏大地。他提笔写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吾虽不才,愿竭尽全力,为苍生谋福祉,为华夏复一统!”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