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生食汉禄,死为汉臣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部队开辟了一条通道。
    随着一声号令,赵伦挥舞长剑,率先跃上云梯,带领三千精锐冲向已被轰塌的西门城墙。魏军守备部队仓促应战,却因寡不敌众节节败退。经过一场惨烈的巷战,蜀汉军队终于控制了宛城西门,打开了通往城内的大门。
    然而,战斗远未结束。进入城内后,赵伦发现魏军早已布下重重埋伏。狭窄的街道两旁,箭矢如飞蝗般射来,不少士兵当场倒下。面对如此险境,赵伦冷静指挥,命弓弩手占据制高点压制敌军火力,同时让步兵组成密集阵型向前推进。
    经过整整一天一夜的激战,蜀汉军队终于彻底击溃了宛城守军。曹仁率残部仓皇逃窜,宛城落入赵伦之手。捷报传来,全军上下欢声雷动,士气高涨。赵伦站在城墙上,俯瞰这座刚刚征服的城市,心中涌起无限豪情。
    ---
    ###魏国内乱:司马懿的抉择
    宛城失守的消息传至洛阳,魏国朝野震动。此时,魏国正忙于平定内部叛乱,根本无暇顾及南方战线。司马懿作为魏国丞相,肩负着稳定局势的重任。然而,面对蜀汉咄咄逼人的攻势,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一方面,司马懿清楚地知道,如果不能及时遏制赵伦的北伐,魏国将面临亡国危机;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贸然调动北方重兵南下,会导致边境空虚,给鲜卑骑兵可乘之机。
    经过反复权衡,司马懿最终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命令曹?继续坚守邺城,同时抽调部分精锐部队南下支援宛城。此外,他还秘密联络鲜卑部落首领轲比能,试图分化其联盟关系,削弱鲜卑对蜀汉的支持力度。
    与此同时,司马懿派出心腹谋士贾诩前往江东,试图说服孙权背叛与蜀汉的盟约。他许诺,只要东吴愿意退出夹击行动,魏国愿割让寿春、合肥等地作为补偿。这一提议迅速引起了孙权的注意,因为东吴也害怕蜀汉势力过于强大,威胁到自身的安全。
    就在司马懿全力应对赵伦北伐的同时,鲜卑铁骑却再次发起了新的攻势。轲比能得知魏国试图离间自己与蜀汉的关系后,勃然大怒。他立即命令十万骑兵南下,直逼邺城,意图彻底摧毁魏国北部防线。
    ---
    ###鲜卑入侵:邺城保卫战
    邺城,魏国北部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轲比能的十万铁骑突然出现在城外平原上,顿时令魏国上下陷入恐慌之中。曹?虽是魏国名将,但面对如此凶猛的攻势,也不禁倍感压力。
    为了守住邺城,曹?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他命人在城外挖出深沟,布置大量鹿角和陷坑,以迟滞鲜卑骑兵的速度。同时,他还加强了城墙上火油和滚木的储备,准备迎击敌军的冲锋。
    然而,鲜卑骑兵的战斗力远超想象。他们不仅速度快,而且善于迂回包抄。轲比能更是精通兵法,他故意派遣小股部队骚扰城防,分散魏军注意力,随后集中主力从侧翼突袭。
    战斗爆发的第一天,鲜卑骑兵便突破了城外防线,逼近护城河。曹?急忙下令点燃火油,将护城河两岸变成一片火海。熊熊烈焰阻挡了鲜卑骑兵的前进脚步,但也未能完全阻止他们的攻势。
    第二天清晨,轲比能改变战术,命令骑兵分成数路,分别攻打邺城四座城门。一时间,箭矢如雨,喊杀声震天动地。曹?拼尽全力指挥防守,甚至亲自登上城墙,与士兵并肩作战。尽管如此,魏军仍逐渐处于劣势。
    关键时刻,司马懿派来的援军终于抵达邺城。这支精锐部队由张辽统领,他们在鲜卑骑兵背后发动突袭,成功打乱了轲比能的部署。轲比能见状,不得不暂时撤退,重新调整战略。
    ---
    ###东西夹击:合肥告急
    就在宛城和邺城激战正酣之时,东吴军队也按照预定计划从江东出发,进攻合肥和寿春一带。孙权虽然表面上答应配合蜀汉夹击魏国,但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原来,贾诩的游说起到了一定效果。孙权开始怀疑蜀汉是否会履行割让荆州南部三郡的承诺,因此决定放缓进攻节奏,观察局势发展再做定夺。
    然而,赵伦对此早有防范。他通过情报网络得知东吴的态度变化后,立即派遣使者前往建业,提醒孙权遵守盟约的重要性。同时,他还暗示东吴,一旦蜀汉失败,魏国必将全力报复江东。
    在赵伦的巧妙施压下,孙权最终选择继续执行原定计划。他命令陆逊率五万大军进攻合肥,同时派遣甘宁率领水军封锁长江航道,切断魏军增援路线。
    合肥守将满宠面对东吴的强大攻势,顽强抵抗。他充分利用城池坚固的优势,多次击退东吴军队的进攻。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城内粮草逐渐耗尽,形势愈发危急。
    ---
    ###战局转折:三国博弈
    宛城、邺城、合肥,三条战线同时展开,三国之间的博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赵伦凭借出色的外交手腕和军事才能,成功将蜀汉推向了历史舞台的中心。然而,他也明白,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面对魏国和东吴的双重挑战,赵伦需要更加谨慎地平衡各方关系。他不仅要确保鲜卑部落持续支持,还要防止东吴背信弃义。更重要的是,他必须尽快完成北伐,避免因长期战争导致国内经济崩溃。
    此刻,赵伦站在宛城城墙上,遥望北方。他的目光坚定而深远,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辉煌图景。他知道,属于蜀汉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他,将成为这一切的缔造者。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