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如何医天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八月初旬,刘备处理完冀州诸多事务,敕令云阳宫城里的中书台、尚书台、御史台、九卿与六部等官署,于建兴七年岁末前,逐渐迁至雒阳城。
    在此之前,还是由尚书令荀?领群臣留在关中,处理益、雍、凉三州,及河...
    ###暗潮涌动:司马懿的反击与赵伦的布局
    张衡带回的消息让赵伦更加坚定了对司马懿的警惕。他深知,司马懿绝非池中之物,其隐忍与谋略早已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赵伦也明白,若要彻底解决司马懿的问题,必须找到一个恰当时机,既不能过早暴露意图,也不能坐视不理。
    于是,赵伦决定进一步加强对司马懿驻地的控制。他命令精锐部队以“边境巡查”为名,在司马懿所辖区域附近频繁活动,并暗中搜集任何可能的蛛丝马迹。同时,赵伦还秘密派遣了一位擅长情报收集的谋士??诸葛恪(诸葛亮之子),潜入司马懿的势力范围,试图摸清对方的真实计划。
    诸葛恪化身为一名普通商贾,混迹于当地的市井之中。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很快发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司马懿虽然表面上依旧勤勉治政,但他的亲信们却经常私下聚集,讨论一些涉及军事部署的话题;此外,还有部分商人携带大量物资进出该地区,而这些物资似乎并不符合正常贸易的需求。
    通过深入调查,诸葛恪逐渐拼凑出一幅完整的画面:司马懿确实在暗中积蓄力量,他不仅招募了一批忠于曹魏的旧部,还借助地方资源储备粮草兵器,甚至可能已经与某些外部势力达成了某种默契。然而,由于缺乏确凿证据,赵伦暂时无法采取行动。
    与此同时,司马懿也察觉到了赵伦的步步紧逼。他清楚,自己目前的处境十分危险,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因此,他开始调整策略,一方面继续伪装成一位尽职尽责的地方官员,另一方面则加快了内部布局的步伐。
    为了分散赵伦的注意力,司马懿故意制造了一系列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规模冲突,例如挑唆当地豪强之间发生争斗,或者煽动边疆少数民族骚扰蜀汉边境。这些举动果然引起了赵伦的注意,迫使他不得不将部分精力转移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上。
    ###内忧外患:东吴的图谋与鲜卑的野心
    就在赵伦忙于应对司马懿的同时,东吴方面也开始蠢蠢欲动。孙权虽已退居幕后,但他留下的权力体系依然稳固,新任大都督陆逊更是雄才大略,志在恢复东吴昔日的荣光。
    陆逊意识到,蜀汉近年来的迅速崛起已经对其构成了巨大威胁。如果放任不管,未来必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他向孙权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联合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共同对蜀汉施压,迫使其两面受敌,从而削弱其实力。
    这一提议得到了孙权的认可。随后,东吴派出使者前往鲜卑部落,与拓跋烈展开秘密谈判。经过多轮交锋,双方最终达成了一项协议:鲜卑承诺从北线牵制蜀汉兵力,而东吴则负责从东南方向发动进攻,争取一举击溃赵伦的主力。
    然而,赵伦并非毫无准备之人。他的情报网络遍布各地,很快便得知了东吴与鲜卑之间的密谋。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赵伦没有选择直接对抗,而是采取了更为灵活的策略。
    首先,他加强了对北方边疆的防御,增派重兵驻守关键要塞,并通过外交手段分化鲜卑内部的势力。其次,针对东吴的威胁,赵伦命人加紧修筑长江防线,同时派遣水军加强巡逻,防止敌军趁虚而入。
    更重要的是,赵伦还利用自身的政治智慧,成功拉拢了一部分原本倾向于东吴的南方诸侯。这些人因不满东吴的高压政策,纷纷倒戈相向,转而投靠蜀汉。这一转变不仅扩大了蜀汉的影响力,也为日后的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
    ###改革深化:国家体制的完善
    尽管外部局势紧张,赵伦并未放松对内政改革的关注。他深知,只有建立起一套高效、公平且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体制,才能真正实现蜀汉的长治久安。
    在行政效率方面,赵伦继续推进机构精简工作。他下令取消了许多冗余职位,将权力集中到少数核心部门手中,从而提高了决策效率。同时,他还引入了现代管理理念,要求各级官员定期提交工作报告,并接受上级考核,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得到有效执行。
    人才选拔方面,科举制度的推行取得了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平民子弟通过考试进入仕途,打破了传统士族对官职的垄断。为了进一步优化这一机制,赵伦增设了专门的监察机构,严查作弊行为,维护考试的公正性。此外,他还鼓励各地推荐优秀人才,为那些未能通过科举的人提供另一种晋升途径。
    经济发展方面,赵伦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他减免了部分税收,降低了商户经营成本,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修建道路、桥梁和水利工程,促进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