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除此之外,辽国还直接撕毁了澶渊之盟,对大宋北方边境发起了攻势。
宋朝上下也真的是软弱习惯了,在辽国发动战争的第一时间,想的竟然不是派兵抵挡和反抗,最先想的竟然是派人取跟辽人和谈,恳请辽国退兵。
赵衻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被雷的不轻,只能说大宋的骨头真是被辽人打断了,完全没有一点骨气可言。
但问题是,辽人野心极大,大宋开的条件他们并不满意,依旧挥师十数万大军,对边境展开攻势,北方边境没有燕云十六州的天然屏障,哪怕有折老将军和柯政坐镇,也只能减缓辽人铁骑的进攻,并不能将其挡在边关之外。
不过这对赵衻来说,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自然不可能放过。
于是,他以风卷残云之势,率领边境大军,打的定难军节节败退,直接攻到了定难军的大本营夏州,生擒了李德明,斩了未来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
自此,西夏还没有建立,就已经覆灭了。
覆灭了定难军之后,赵衻当即将大捷上报了朝廷,并且让人把李德明押送回京都,给赵恒带去了一封奏折,请求调往北方,抗衡辽军。
赵恒本就因为辽国的攻势忐忑不安,整夜都说不着觉,一收到赵衻在夏州的大捷,顿时大喜过望,尤其是见到赵衻派人送来的李德明和奏折后,更是欣喜万分。
他的性子比较软弱,可再怎么软弱,也是堂堂一国皇帝,被辽人欺负到了头上,手下的文官还一个劲儿的上奏求和,甚至还有人提议在澶渊之盟的岁币基础上,再加一倍,用钱打发辽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7章嫡子出生,灭夏败辽(第2/2页)
但这次的辽人要的却不仅仅只是岁币,他们还想要大宋的土地。
梦到过靖康之耻的赵恒可不想当一个亡国皇帝,所以看到赵衻的奏折之后,很快就做出了决定,让赵衻率兵挺进北方,统领北方的军政大权,务必要抵挡住辽人的入侵。
看得出来,赵恒还是非常保守的,只是希望赵衻能够守住北方,抵挡住辽人的铁蹄,根本没想过赵衻能够反攻辽国。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辽国远非夏州的定难军可比。
常年的失败,让整个朝堂都已经失去了打败辽人的信心。
哪怕赵衻刚刚带兵灭掉了定难军,收复河西走廊各州,也没能将朝野上下的信心提高多少。
得到旨意的赵衻,并没有感到意外,直接带着十万精锐直奔北方,准备跟辽人决一死战。
覆灭定难军,生擒李德明,赵衻边筹划边等待,只有了大半年,这个战绩绝对是宋朝历史上稍有的辉煌战绩,但赵衻并没有引以为傲。
因为他很清楚,占据河西走廊的定难军,只不过是一弹丸小国,而辽国却是版图不弱于大宋,且军事力量更甚,所以想要从辽国手中收回燕云十六州,要比灭掉夏州定难军要困难太多太多。
事实上也是如此,赵衻带着在西北边境磨练出来的十万大军抵达北方的时候,北方正在遭受辽人的肆虐,兵锋直指大宋京都。
赵衻光是整合北方的边军,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而辽人已经攻入了大宋的腹地。
初次交手,赵衻就见识到了辽人铁骑的凶悍,一支千人的队伍竟然差点被辽人全歼了。
不得不说,契丹一族能压制中原百年之久是有原因的,他们的铁骑确实相当强大。
地处环境恶劣的辽国,他们训练出来的骑兵,的确不是大宋的骑兵能相比的。
而且契丹人天生凶悍,在单兵作战的情况下,宋人基本不是辽人的对手。
所以以往对抗辽军的时候,中原王朝的军队基本都是靠数量取胜。
赵衻的目的是击溃辽军,而不是逞一时之勇,所以他也准备以数量曲声,收拢被辽军大三的军队,开始合围辽人。
辽军虽然强大,但有一点他们远不如大宋,那就是他们无法进行持久作战。
作为入侵的一方,他们所带的干粮不足,一路上都是靠以战养战,抢夺宋人的粮食来保证自己的生存。
所以辽军在进入大宋的腹地之后,基本上不会选择进攻大型城池,因为大型城池守城易攻城难,辽军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经历去工程,更多的是劫掠小型城镇和村庄。
辽军的行动速度很快,想要围剿他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赵衻的战争经验丰富,花费了不少时间,便一一堵住了辽军的进攻路线,开始了反攻。
远在汴京的赵恒和文武百官得知赵衻仅用半年,就挡住了辽军的攻势,让辽人无法再进一步,解除了汴京之危,所有人都震动不已。
尤其是在得知赵衻歼灭大股辽军部队后,赵恒更是欣喜若狂,然后就发生了一件极其荒谬的事情。
朝廷再次派出使臣前往辽国,与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