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乘胜追击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过战功升官相当难。
    长此以往,很多武官没有了上升的空间,自然也就提不起奋斗之心,久而久之,大宋的军队战斗力也越来越弱。
    几十年之后,更是被金国打进了汴京城,生擒了二帝,覆灭了北宋。
    靖康之耻,绝对是中原王朝最耻辱的一件事。
    纵观华夏几千年历史,中原大地上就没有任何一个像大宋这样软弱的统一王朝。
    ……
    ……
    乾兴元年,秋末。
    二十万辽国大军开赴宋辽边境,赵衻并没有固守城池,而是率领三十万大军主动出击。
    他本以为跟辽军的大战,将会是一场艰难的战役,可出乎他预料的是,双方的第一次碰撞,他所率领的宋军竟然取得了惊人的胜果。
    不仅斩杀了数千辽兵,还生擒了数千,打的辽军落花流水。
    这一战,直接把赵衻和一众将领都给打懵了。
    不是说好的,辽人所向披靡吗?
    怎么第一次交手,就脆成了这样呢?
    不过很快,赵衻就反应了过来,不是辽军太弱,而是他们一方被辽人轻视了。
    以往宋辽交战,大宋根本不是辽国的对手,几乎没有任何胜绩,上次入侵的辽军虽然被覆灭了,但他们并不认为是他们战力不行,而是中了卑鄙的宋人的阴谋诡计。
    所以这次率领二十万大军的第一战,他们太轻视赵衻统领的大军,才会遭此大败。
    虽然很诡异,但也是最好的解释了。
    辽军经此一败,显然谨慎了许多,开始用轻骑兵开路,即便赵衻早有准备,但终究时间不够充裕,根本没办法做好充足的准备,面对辽人的轻骑兵冲锋,可谓损失惨重。
    辽军是入侵的一方,且赵衻还想着收复燕云十六州,他自然不可能只是据守防御,更别说以辽军的机动性,若是不出兵阻拦,辽人完全可以利用灵活的机动性,绕开他们的防御,入侵大宋腹地,到时候遭殃的就会是大宋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9章乘胜追击(第2/2页)
    所以赵衻明知辽军骑兵不可力挡,但为了避免大宋无辜百姓遭到辽人的屠戮,他必须率军出城阻挡辽人的攻势。
    宋军的数量要多过辽人,再加上赵衻的铁血命令,战场之上无人退后,纵然辽国骑兵再强,也无法突破宋辽边境上的防线。
    只是这样一来,宋军的伤亡数量远超了辽人。
    赵衻久经沙场,见惯了生死,知道为了胜利,伤亡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依旧能狠下心来。
    倒是他的亲卫统领刘晟,明明之前还想着跟辽人开战,可随着这些日子见到的生死越来越多,精神都有些恍惚。
    这其实可以理解,这次跟西北边境的战争不同,在西北的时候,他们几乎都是碾压式的胜利,尤其是这次完全覆灭定难军,根本没有花费多大的功夫。
    但这次跟辽人开战,他才知道定难军跟辽人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虽然他们每次都能抵挡住辽人,甚至还不断的击退辽人,但伤亡程度远远超过了他们与定难军之间的战争。
    辽军本就只有二十万人,一开始被赵衻出其不意斩杀不少人,后来又被赵衻围战,纵然伤亡了不少宋军,他们自身也一样伤亡惨重,尤其是被血衣军针对的轻骑兵,几乎被灭掉了一半。
    四个多月下来,二十万大军折损近半,刚好时间又进入了深冬,在粮草缺乏、后勤补给不足的情况下,辽人不得不选择后撤。
    赵衻击退辽国二十万大军的捷报传到汴京,朝野上下一片震动,即便是看赵衻不顺眼的那些文官,也都是松了口气,没敢再针对赵衻。
    至于民间,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赵衻本就是大宋名人,少年成名,之前灭掉定难军,现在又击退辽军。
    一时间,他在民间的威望达到了巅峰。
    即便是年幼的孩童,都知道韩王赵衻,无数百姓更是称赵衻为大宋战神。
    辽宋之间的战争暂时停歇下来,而后奇葩的事情再次发生,朝堂上近乎十之八九的官员,再次上奏赵恒与辽国和谈。
    对于朝堂上出现和谈的声音,赵衻并不意外,京城中的那些官老爷,根本没把前线的士卒当人。
    打输了和谈,打赢了和谈。
    在他们眼里,前线将士的死活根本不重要,战争的胜负只不过是他们谈判的筹码而已。
    输了,要多进贡岁币。
    赢了,则是少进贡些。
    反正不管输赢,他们都把大宋放在了弱势的位置。
    当然,也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们一直视辽人为蛮夷,认为辽国入侵中原,不过是抢些黄白之物,抢一些粮食而已。
    既然如此,那不如干脆“赏”一点给他们,将他们打发走就行,根本没有必要开启战事。
    毕竟打仗是很耗费钱粮的事情,而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