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姜维被陆逊弄得一头雾水,搞不清楚是何状况,只好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回禀给了满宠。
大军兵力众多,依次行军故而显得有些缓慢。枝江虽与西陵不过一百五十里之距,满宠与作为其本部的右武卫将军夏侯献部离西陵还有五十里远。
「哼,陆伯言怎得如此懈怠?莫非封了王就不会用兵了?」满宠皱着眉头,攥着军报的右手重重垂下:「朝廷大军用兵岂是儿戏,由得他在这里玩什麽争功让功?」
黄权捋须劝道:「满公莫要动怒,取下西陵乃是好事,既然是蜀兵弃置,谁取不取又有何干系呢?」
满宠脸色还是不好看:「不是有什麽干系,而是他这般停滞不前的态度。当真以为朝廷出兵二十万就全胜在握了?再大的优势,还是要认认真真打赢才能作数!」
「来人,给陆伯言传我将令,命他率军勿要在故城洲外停留,明日清早就开始攻西陵峡口!大军行军作战,停一日都是不该!」
……
阳平关与阳安关的距离为一百五十里,恰好同枝江和西陵之间的距离一样。
在原本的时间线中,扼守汉中咽喉的阳平关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渐渐被废弃,阳安关被命名为了新阳平关,继续肩负着蜀中门户的重任。
一百五十里,对数万大军而言是一个非常接近的数字,一个接近到两日急行军就能抵达开始作战的数字。
魏国乃是大国,在不欲开战的时候往往保持着克制。十馀年间,从未主动在关中挑起战事,只是默默的积蓄着力量。但这在蜀国的视角看来就有些令人恐惧,对方有比你强大得多的军事实力,却还保持隐忍不发,只求来日开战后一战鼎定乾坤,这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
到了太和十三年的七月丶也就是蜀汉建兴十七年的七月,这种压力彻底具象化了起来。
七月四日,魏军前锋后将军费耀部抵达阳安关前二十里处,就地扎营。
大魏在关西出战总兵力共有九万,左路郭淮丶右路王昶二将分走了三万五千。馀下五万五千士卒中,左武卫将军曹泰率一万本部及郭淮的五千汉中兵守在阳平关安后,曹睿自为主帅统四万兵往攻阳平关。
费耀率八千本部及郭淮部移交的五千步卒,合计一万三千,作为大军前锋,行在最前。
「陈校尉,卫仆射令我在此将你送回。」费耀朝着蜀汉使臣陈祗略略拱手:「就此别过。」
「有劳将军。」陈祗拱手致意,然后领着自己的随从一并回返阳安关。
不出陈祗所料,丞相诸葛亮确实在阳安关等着自己的归来。
遥遥见得诸葛亮身影,陈祗隔着两丈远躬身一礼:「禀丞相,属下惭愧,并未在魏军营中见到那曹睿一面。」
诸葛亮并不意外,徐徐说道:「大国之间有来有往。奉宗此行代表本相给魏国致信,不辱国朝威严,便是大功一件,不拘什麽实际。」
「那曹睿在军中一并来了?」
「是。」陈祗略略低头:「属下听闻曹睿就在军中,他当也见到丞相书信了,或许为此不悦而不见属下,而是令魏国尚书右仆射卫臻与属下叙谈了两个时辰。」
卫臻也是诸葛亮的老熟人了。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之时,曹真有病抱恙,卫臻奉命紧急接替曹真职务总揽关西军事,一直持续数年之久,并以关西安靖之功得封公爵。
这些事情,蜀国内部都是知情的。
诸葛亮挑眉看了过去:「此番是用卫臻为将?」
「应该不是。」陈祗道:「卫臻说了此番曹睿自领大军前来。卫臻此人倒是像个儒士一般,只与属下说些经学中堂而皇之的道理,试图要借属下的口劝降丞相,当然都被属下驳斥过去了。」
「而且丶而且卫臻还与属下说了许多魏国国内的政事。」
诸葛亮面色镇定:「都说了什麽?」
陈祗长叹了一声:「说的都是国内的琐碎政务,诸如此前是如何划分出营州丶秦州丶湘州丶江州等州,还说了去年在建安年间弃地处重立了朔州丶今年魏国安定交州叛乱的经过丶以及将交州之地分划为广州交州二州分别治理,还有重新恢复了珠崖州云云。卫臻还大言不惭狂言说益州之地广阔,分为三州治理方可。」
诸葛亮极有气度的问道:「他说怎麽分?」
陈祗目光不敢与诸葛亮直视:「说南中当为一州,成都以北及汉中当为一州,成都以南及三巴丶涪陵丶永安当为一州。」
诸葛亮点头:「本相知晓了,卫臻还说什麽政事了?」
陈祗面色微红,拱了拱手:「丞相,属下以为还是改日再说吧。大敌当前,免得丞相分神。」
高翔见陈祗此态,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有些担忧的看着诸葛亮的侧影。
「说!」诸葛亮声音陡然拔高了几调,面上终于起了几丝不快:「只言片语,有何不能言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