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幽州边讯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洛阳南北两宫沿袭汉时旧址。
    与汉时不同的是,如今的大魏皇帝常居于北宫,并不常来南宫。
    尚书台左近的空地,在今年丶也就是太和三年的春天,修筑了一个约尚书台一半面积的办公场地,号为枢密院。
    所谓枢密院,其实是在前将军满宠上任西阁之后,在今年春天得了皇帝旨意,弄出来的新机构。
    西阁领枢密院,掌天下枢机军情。
    东阁领尚书台,总揽各州郡政事。
    文武并列,颇有相得益彰之感。
    枢密院的上下官吏,与原本的大将军府保持一致。
    太和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下午时分,枢密右监王昶王文舒正坐在值房内丶审理着秦州今年防冬的预案。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从外传来,走着走着丶离得越近时却还跑了起来。
    「禀右监,这是安北将军从幽州发来的急报。」
    一名年纪约有三旬的青袍吏员施了一礼,小步走到王昶身前,恭敬的将军报递了上去。
    王昶接过军报,验看了火漆的完整之后,将其打开读了起来。一字一句阅读之时,眉头也皱得愈发紧了。
    青袍吏员束手候在王昶桌前,并不敢发出响动。
    王右监为人严厉,枢密院内吏员稍有做事不妥之处,便会受到王昶的斥责。
    枢密院有『二王』。
    右监王昶王文舒,严厉勤勉,从中书侍郎任上被皇帝选中丶派到新成立的枢密院主持工作。
    左监王观王伟台,和善大度,从范阳太守的职位上调任回京,与王昶同理枢密院之事,颇得枢密院吏员拥戴。
    王昶重重的呼出一口气,又看了一眼军报后,将其迭好放入袖中。
    站起身后,王昶指了指门外:「你且回去吧。此事我已知晓了。」
    「属下告退。」青袍吏员告辞丶小步退走。
    而王昶此时也郑重其事的向外走去。
    北宫离南宫并不远,王昶身长体健丶健步如飞,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就到了皇帝的书房外。
    「锺侍郎,烦请通报一声丶本官有紧要军情要报与陛下。」王昶略微拱手。
    「右监稍待。」锺毓拱手回应。
    除了西阁丶东阁的四人之外,其馀臣子见到锺毓之时,就没有不客气的。
    当今陛下撤了散骑常侍一职,只有散骑侍郎。侍中权重,连带着同为内官的散骑侍郎也渐渐煊赫起来。
    或许,也和锺毓有个好爹有关。
    皇帝去年七月返回洛阳后,到今年九月丶长达一年多的时间,一直待在洛阳中并未外出。
    太和三年与元年丶二年不同,四方并无重大边衅。
    锺毓看到王昶凝重的表情,心里也有了些许猜度。
    枢密院跳过了西阁丶这般紧急的直接将军报送来,上一次还是四月时丶蜀国诸葛亮进犯沓中之时。
    如今不知又是哪里出了问题?
    曹睿坐在书房的桌案后,接过王昶呈上的军报,看了片刻,竟大声笑了起来。
    「拙劣,真是拙劣!」
    曹睿将军报用力拍在桌案上,笑着说道:「王卿,你说孙权怎麽会傻到这种地步?」
    王昶拱手答道:「禀陛下,臣以为孙权固为大患,公孙渊虽言辞恭顺丶却也是大魏东北的锢疾。」
    曹睿摆了摆手:「朕的这个便宜岳丈,怎麽就这般不智呢?平白给公孙渊送了这麽多东西。」
    「稚叔,去将西阁东阁唤来议事。」曹睿对着锺毓说道。
    「遵旨。」
    锺毓刚刚出门,司马懿几乎在同一时间不请自来。
    「禀陛下,幽州刺史刘晔急报,孙权欲册封公孙渊为燕公,公孙渊斩杀孙权使者丶将使者头颅送至幽州。刘晔已将吴使头颅送来。」
    司马懿在看到王昶的时候,大约就知道何事了。
    文武两条线。
    幽州得知如此重大之事,刘晔与夏侯献二人都向洛阳派出使者。幽州路远,又加上是在国境之内,因而两人的使者都是同时出发丶同路而行。
    只不过进了洛阳城后,一队前往尚书台丶一队前往枢密院罢了。
    曹睿点头道:「王卿已经和朕说了。」
    「你们先坐吧,等人齐了再议。」
    「遵旨。」司马懿与王昶齐齐拱手,而后坐下。
    片刻后,董昭丶满宠丶卫臻三人已至。
    曹睿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倚在了躺椅上,冲着王昶努了努嘴:「王卿将此事来龙去脉给诸卿说一说!」
    「是。」王昶起身,肃容说道:「公孙渊去年夺其叔公孙恭之位之后,本以为能够得到大魏敕封。但大魏一直没有承认公孙渊之官职,公孙渊心中渐渐惶恐。」
    「自去岁以来,孙权与公孙渊通过海路沟通,已有数次之多。」
    「三月,公孙渊遣使者宿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