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坐而论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毌丘俭递出手中书信之时,在场三人都愣了几瞬。
    曹睿瞳孔微张,迅速在脑海中查找起了王朗的年龄。
    去年请王朗去邺城的时候,曹睿大约问过一嘴,彼时王朗说他自己已经七十有二了。
    在古稀之年病逝算不得什麽怪事。所谓三公,就是年高德劭的代名词。三公死在任上,在过去的上百年里已经成了常例。
    可旁边还有一个王肃呢!王司徒可是他亲爹!
    曹睿恍然一般,明白了毌丘俭为何朝着王肃拜了一拜。
    传达丧讯,理应如此。
    「王卿,还请节哀。」
    曹睿转身看向王肃,出言安抚起来。同时伸出了右手,毌丘俭知趣的向前半步,将文书递了上来。
    王肃一言不发,也没回应皇帝的话,就这样直愣愣的坐在马上。
    至亲离世,人的第一反应往往并不是悲伤,而是由于难以置信丶带来的短暂宕机。
    王肃显然就是这样。
    曹睿大略看了眼卫臻的亲笔文书,叹了口气,将书信递给王肃。王肃这才缓过神来,伸手接了过来,然后无声的泪流满面。
    司马懿也一脸哀戚的劝道:「子雍节哀顺变吧,王公薨年七十有三,已是高寿。」
    王肃还是没有说话,翻身下了马后,先是朝着传来丧讯的毌丘俭回拜了一拜,而后流着泪朝着皇帝拱手道:
    「陛下,待班师回朝后,臣自请丁忧三年为父守丧。」
    曹睿丝毫没有拒绝,而是叹气回道:「就依王卿所请,切勿悲痛过度损了身体。」
    「司徒乃是国之重臣大魏楷模,朕就遣王卿即刻返回洛阳丶为朕使者致礼可好?」
    王肃躬身拜道:「臣丶臣多谢陛下眷念!」
    曹睿翻身下马,挽住了王肃的手臂:「王公薨逝,朕也心中哀伤。朕会命太常常林主持丧仪,在京两千石以上文武官员齐去致哀。」
    「臣谢陛下恩典。」王肃又是一拜。
    「仲恭,」曹睿朝着毌丘俭招手:「你陪着王卿一同即刻驰回沔阳吧,丧事不宜久拖。」
    「遵旨。」毌丘俭答道。
    王肃和毌丘俭走后,曹睿也没有了什麽观景的兴致,等到曹真丶夏侯和丶姜维一行返回之后,就掉头回往沔阳。
    若按常理,王肃陪同皇帝丶随大军一同出征,即使遇到服丧这种事情,也是要等到回军后再开始的,不能离开军伍回返。
    但曹睿巧妙的找了个折衷的办法。
    三公去世,皇帝虽远在边地,也是要遣使者去参加丧礼的。
    王肃身为司徒王朗之子,又是随行驾前的侍中。
    以王肃为使者,可谓公私两便。
    这种事情上,曹睿从来不吝惜与人方便。
    而王朗的薨逝,又代表着大魏空出了一个三公之位,而且是排在第二的司徒。
    回程的路上,司马懿不住的思索着。今日在定军山下,皇帝与王肃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不知又将给大魏的格局带来多大的冲击。
    至于司徒的位子,司马懿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无论是出于年龄上的考虑丶还是出于朝政的平衡,都肯定轮不到自己身上。
    那还能由谁来做?
    九卿六部里面,年龄最长的也就只有卫觊丶和洽丶常林丶董昭四人了。
    卫觊的民部尚书刚做了没满一年,和洽和常林又与陛下往来甚少,算不得什麽近臣。
    莫非要落在董昭的头上??
    司马懿猜测董昭是有道理的。董昭以卫尉之身,居西阁协理天下军务,从实际上成为了朝廷不可或缺的股肱之臣。
    与此同时,曹睿也在考虑着司徒的职位。
    并非人走茶凉,而是朝廷制度丶不可或缺。
    人事即政治,司徒之位的确无法空着。
    与司马懿出奇的一致,曹睿的脑中也浮现着董昭的身影。
    但想着想着,曹睿却敏锐的发现了一个问题。三公死后,一定要增补其他人履职吗?
    六部尚书以及九卿都是有实职的,可三公却没有。
    同样是三公,王朗丶华歆二人都只是在朝会上露个脸,或者牵头组织一下修律这种事务。
    自汉末以后,三公坐而论道丶在国家政事中并无半分权柄,只不过作为朝中老臣的象徵,坐镇朝中罢了。
    若是借着这个机会,让三公死一个少一个呢?
    曹睿只是这样想着,却并未与任何人说起。
    直到第二天,侍中辛毗从长安出发丶抵达了汉中的沔阳城。
    寒暄了数句,又细细问过了关中各处的情况后,曹睿将心中所想之事,与辛毗说了一二。
    侍中是内臣,办公地点也在宫内,与外臣并不相同,在这个时代更像是皇帝的私臣。
    因而曹睿与辛毗沟通的时候,也没有半分顾虑。
    辛毗捋须不言,想了许久,方才拱手言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