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第一次蜕皮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单一龄期内,它的体型很难增长很多。
    身上那坚韧的外骨骼虽然是防护的壁垒,同样是限制成长的桎梏。
    随着蜕皮进行,隐隐约约中,小螳螂知道,它还要经历8次蜕皮,才能进化到成虫。到时候,它会拥有一对翅膀,羽化成昆虫世界中最恐怖的飞行杀手。
    成虫以后,它需要找到另一只与自己长得差不多,但是又不太一样的螳螂,完成交配。
    然后需要跑远一些,要不然就没有“然后”了。
    小螳螂这里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没有“然后”了,然后之后是什么呢。
    想不明白……
    不想了,留下一些可怜的脑细胞吧。
    浅绿的颈部顶着一个小三角脑袋,一对微微闪光的复眼,木木的瞪着地面,默默的吸收传承知识。
    小螳螂的颈部,连接着前胸和头部,可以轻松的前后左右转动。这让小螳螂的小脑袋可以向任何方向窥视,没有视觉死角,更有效的躲避掠食者,同时也可以发现更多的猎物。
    颈部之下就是前胸了。专门为长出那对强壮的捕捉足而设计的前胸了。
    前胸笔直而瘦长,主要承担着支撑和保护内部器官的基本功能。平平淡淡的前胸,在它的最上端生长着一对较身体来说,强壮了很多的捕捉足。
    这对“凶器”不再展现往日的凶威,它一动不动,随着三角形小脑袋,短短的脖颈一起,缓慢的向下伸展。
    每只捕捉足主体部分都分成了5节,一节不多,一节不少。
    生长在前胸上的根部名为基节,它粗糙而强壮。
    基节的内部有非常发达的肌肉群,通常在捕猎发起攻击的瞬间,整对捕捉足如“手起刀落”,这其中提供动力的就是基节。
    基节的强弱,直接影响小螳螂出“刀”的速度和力道。迅猛的速度,霸道的力度,必然要有强壮的基节,基节越长,捕捉足越凶猛。
    基节的下端是一段很短的转节。
    转节,顾名思义,转接基节与后面的股节。
    转节如万向轮的轴一样,保证股节可以向各种方向伸展和转动。
    股节是整个捕捉足上最膨大鼓胀的部位,它相当于整个“镰刀”的刀柄。
    单从外观看,就分外凶残狰狞。股节内侧是有三排列刺的,它们长短不一,如锯齿般,尖端锋利异常。这些列刺是由一根根的齿凸组成,靠近转节的这一端会长那么一些。
    略过“刀柄”,再前端就是“刀体”了。
    那是一段微微向内的弧度,如一挂月初的秀眉。
    “刀体”,也就是胫节,要比股节秀气很多,宽度小了,长度也短了。
    只是它,更锋利,更灵活。在胫节内侧同样有两排齿凸组成的列刺,长度略短于股节内列刺。
    胫节的运动轨迹是可以完全贴合股节的,届时,五排齿凸完美交错,将猎物死死钳住。可以想象,很少有猎物可以从这对“镰刀”中逃脱。
    胫节顶端是一根长长的端刺,如匕首一般,可以深深的扎入猎物体内,造成最直接的伤害。
    整对捕捉足最前面的部分叫做跗节,它柔软坚韧,末端有一个如鱼钩般的倒刺。
    捕猎中,倒刺会钩住猎物表皮,如绳子般,捆绑住猎物,防止它们逃掉。
    这对前肢,或者说,捕捉足,是小螳螂最最主要的捕食工具,战斗兵器。
    胫节打开,它如缭风快刀;胫节折叠,它如隐藏尖刺的巨大狼牙棒。
    前胸生长着一对前肢,中胸生长着一对中足,后胸生长一对后足。
    嗯,没毛病,很合理。
    中足和后足的结构与前肢极度相似,也有基节,转节,股(腿)节,胫节,跗节。
    但形状上,因为所起到的功能不同,差异巨大。
    前肢需要捕食,需要更大的力量,更快的速度,所以它们基节更长,股节更粗,胫节更锋利。
    中后足作为步行足,它们需要灵活,平稳,轻便,所以它们基节很短,便于转向,股(腿)节纤细,胫节长度暴增,超过了股(腿)节的长度,便于快速爬行。
    股节和胫节上虽然也有齿凸,但已经没有那么完美的,成对配合生长了。
    两对步行足除了有和前肢相同的5节之外,还因为要抓紧树皮或地面,额外多了一段顶端带钩的前跗节。
    纤细的中足和后足,相较于捕捉足,就没有那么的“精细”了。
    它们打包在一起的蜕皮时间,也不到捕捉足蜕皮时间的一半。
    等到这两对步行足蜕皮完成,小螳螂就只剩下,那相对胸部臃肿肥大的腹部了。
    小螳螂的腹部是一节节的,从后胸连接处到腹部末端,一共是8节。长度不一,粗细不一。
    唯一一样的,是它们侧面都有一对对称生长的气门。
    小螳螂一共有10对气门,另外两队生长在胸部,中胸和后胸各一对。
    气门是小螳螂气体交换的唯一通道,通过它们,小螳螂吸入,呼出空气,空气摩擦气门边缘,发出“呼~,嘶~”的声音。
    腹部末端是有一条尾须的,纤细,柔韧。尖端有向内的倒刺,锋利坚固异常。
    整个尾须没有太多作用,它只是为了在蜕皮时,将自己的倒刺扎入树皮或树叶,钩住身体,配合着中、后足,完成倒立。
    尾须需要最后脱离旧皮,完成整个蜕皮过程。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不是时间没到,是时机未到。
    星光已经渐淡,隐入高空。它们从没有离开过,始终没有,只是悄悄隐藏了起来,将白天留给白天,留给太阳,留给阳光。
    那一豆阳光透过树冠的缝隙重新洒在了这块小小的领地上。
    “呼~,嘶~”
    “呼~,嘶~”
    “呼~~嘶~~”
    ……
    二龄期幼虫小螳螂,完成了它螂生中的第一次蜕皮。倒吊在卵鞘边缘,腹部收缩,舒张,慢慢回复状态。
    它现在还不能动,刚刚蜕皮完成,整个虫除了上下颚,都是柔软的。
    剧烈的活动,会破坏小螳螂的外骨骼以及内脏。
    小螳螂现在还是要倒吊着,三角脑袋朝下。
    虽然蜕皮的时候必须借助重力,大头朝下,可是如今“身娇体柔”,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对小螳螂造成致命的伤害。
    任何正常的虫都不会这样选择的,那是九死一生境地。可进化就是这样,没有严寒,何来傲骨。
    时间慢慢流逝,过了一段不算很短的时间,虽然,小螳螂现在还没有太多时间的概念。
    虫体慢慢的变得足够坚硬,不会再因为触碰而变形凹陷,小螳螂用捕捉足抓住卵鞘侧壁,轻轻的拔出略显透明的尾须,挣脱腹部与老皮的连接,爬到了卵鞘顶部。
    一阵和风吹过,刮掉了老皮,“啪~~”的一声,掉落地面。
    和风打了个漩涡,挑逗了一下卵鞘褶皱中的小三角脑袋。那对无神的复眼,继续无声的瞪着远方。
    小螳螂循着熟稔的韵律,摇晃着身体。
    扬起脑袋,无声“嘶吼”,宣告它度过螂生的第一关,第一天。
    PS:股节,或称腿节,不同称呼而已,捕捉足通常说是股节,步行足通常为腿节,毕竟步行足和腿的功用相同。作者文中采用股节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